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读后感( 三 )


人生是艺术作品中最大的一个主题,即便是一个混混一个流浪汉的人生也可以是一部史诗,所以描写人生的艺术作品,通常都令人严肃的透不过起来,而博伊尔描述贾迈尔的一生,却生动的极富感染力 。当贾迈尔快乐时,我们也神采飞扬,当贾迈尔处于险境时,我们也手心冒汗,当贾迈尔的女友拉媞卡离开他时,我们也黯然神伤 。
《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非常值得观众去细细品味,里面很多的细节设置都有一种“微言大义”的感觉 。节目主持人给贾迈尔提得第一个问题竟然是问他某部电影的主演是谁,而那个主演恰恰是贾迈尔小时候最崇拜的,为了得到他的签名,还闹出了笑话,让人忍俊不禁 。这段情节有一种致敬的味道,很多导演由于特别崇拜电影这门艺术,会专门拍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比如托纳托雷的《天堂电影院》,文德斯的《光之幻影》,博伊尔大概是在这一段里,以自己的方式来向电影这门艺术致敬 。
这部电影的成功得益于导演不粉饰、不矫情、不折腾 。贫民窟里的残酷人生,印度这个亚洲新兴国家的梦想和希望,()通过克制的镜头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所以动人,在于它既拍出了真正的黑暗与残酷,而又在这样的残酷中未曾放弃其理想与纯真 。电影的很多段落颇似童话,但又将这童话很残酷的毁灭掉 。片中未放弃的理想的寄托,是主人公贾迈尔 。他未像哥哥舍利姆那样用自己的力量和野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只是从不放弃 。为了一个偶像的签名可以跳进粪坑,他不放弃伙伴,在逃出生天之后仍回到火坑寻找被困于黑帮的伙伴,他爱一个人,不论时间和环境怎样改变,仍像阿甘一样的绝无改变 。他没有任何的豪言壮举,惊世骇俗的举动,他只是一直,不抛弃,不放弃 。这个人物让庸庸碌碌的我们为之惭愧,警醒 。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读后感(三)
这部电影通过展现贫民窟一群小孩从小到大的经历,来折射整个社会的现状 。本片独特的叙事手法极大的丰富了观众对于整部电影的感染力,从一开始第一个问明星的问题,就揭露了主角杰玛·马利克从小的命运 。在数个问题的背后,所反映的不仅仅是杰玛一个人的生活和成长,更多的是展现了整个印度社会底层平民的生活状态 。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持人提出的第三个宗教问题:印度教义中描述的罗摩神,他的右手里握着的是什么?这时候,电影画面折射的,正是杰玛幼时,母亲的死,死于穆斯林和其他宗教拥护者的杀戮中 。当那些狂热的教徒拿着木棒一下下敲在这些无辜的平民身上的时候,罗摩神右手握着的东西,就正好是杰玛心里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弓和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