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教育读后感( 二 )


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 。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你的一样多 。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语文教学能成为教师和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一道幸福成长,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
努力让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我这样提醒自己:“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

人的教育读后感(二)
《人的教育》为我们讲述了幼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
福禄贝尔在对待家庭与教学科目时,认为“教学即生活”,强调只有当家庭与学校生活一致时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课程与教育目的问题上,福禄贝尔有一段话至今仍发人深思,他说:“幼儿时期的生活方向未完全确定,如幼儿绘画并不是为未来成为画家做准备,教幼儿音乐并非以将来成为音乐家为目的,这些活动仍然为发展幼儿时期多方面人性所需,如个体需食物来补充营养一般 。我们要帮助儿童真正过着完美的儿童期,为达到这个目的,即使儿童的学校生活需要延后一年或两年来完成,还要比误导他们的人生目标要好一些 。”
福禄培尔关于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的“自动”发展的原则 。
福禄培尔认为,这种“自动”发展是个体利用自我能动的力量,通过内部表现于外部和外部表现于内部的两个阶段实现的 。之所以提出人的“自动”发展的教育原则,还在于反对旧教育对儿童的束缚 。但福禄培尔并没有因此使儿童的发展绝对自由化,而排斥外部力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福禄培尔研究了儿童的发展过程,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幼儿期、少年期和学生期 。在他看来,不同的教育手段对儿童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 。
我想,所谓教育,就是在孩子这张“白纸”上进行描绘 。描绘的次数多了,这张白纸上的内容也就越丰富 。随着内容的丰富,()想要再次描绘,必须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方法和手段必须调整 。这样,才能在画纸上,描绘出更为丰富多彩的画面 。
在幼儿的生活中,作者也有其独到的见解 。在没有其他活动物体存在时,不能让幼儿独自呆在床上或摇篮里,这样不仅会使身体虚弱,也是产生心理上娇嫩和脆弱 。幼儿的卧床从早期起不应过于柔软,也不能用羽毛的枕头 。而饮食始终只能是养料,唯一的目的是促进体力和智力活动,儿童的食物应该尽量简单,以能够维持儿童的生活所需,使他在体力和智力上达到同样程度的发展为限 。教幼儿站立和步行时,我们不应当使用拐杖和绳子 。在幼儿的成长中,他会自己发现自己有走路和站立的力量,自然的学会这些技能 。这些观点,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对于儿童过分的保护,并不能让他们最好的成长 。适当的放手,让幼儿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生活,在困难中学会坚强 。有利于他们身体的发展,又有利于他们心理的锻炼让他们成为独立、坚强、自信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