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解说词:第六集·迁徙( 四 )


曾经的百转千回,曾经的距离和场所消失了 。轻轻一击,包括时间金钱在内的所有交往成本,全都变得忽略不计了 。
今天全球社交网络用户总数已超过十六亿,四分之一的人类奔忙在社交网站上,占有人们上网时间最多的社交社交网络,正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让人们拥有了同一个地球社交圈 。
“如果你问现在的人们,什么东西对他们而言最重要?你会发现并非食物,而是沟通 。因为沟通是个人生活、商业、教育、娱乐和一切的基础 。沟通是人类生活的核心 。”
——曼纽尔·卡斯特尔(美国南加州大学传播学院 教授)
来自全球八百六十个城市的七千九百万居民在豆瓣网上组成的兴趣小组达三十九万个 。几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有兴趣相投的人在各自的小组中结交朋友 。从手工达人到密集物体恐惧症,各种各样共同趣味的人聚集成或常态、或奇特的、种类繁多的“趣缘群落” 。
“这是一个‘物以类聚’的模式,英语中我们说同样羽毛的鸟会聚在一起 。这意味着如果你观察一个鸟群,它们都是同一种鸟 。天鹅、鸭子都是如此 。”
——罗宾·邓巴(英国牛津大学 教授 『150定律』提出者)
“这些泛泛之交就是‘弱连接’,他们往往是你认识世界的窗口 。‘强连接’对于你获得精神支持很有用 。但是‘强连接’没有办法给你带来新的观念、新的信息,这是‘弱连接’的功能 。”
——马克·格兰诺维特(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院 教授 『弱连接』理论提出者)
每一个过往岁月,具有社会经验的成人,在他曾经依存的村庄、都市,寻找到与自己特别兴趣一致的伙伴,那将是怎样一件艰难而让人兴奋的事情 。
满足人们特定兴趣的资源,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一直是稀缺资源 。今天不同了,院墙街道,山川大海,甚至国界洲际,都不再是我们的束缚 。
在地球半径上充分链接的人们,不仅享受着兴趣伙伴的富足,还有人们构建终身的爱恋 。
在全国人口不到六千三百万的英国,有超过九百万人使用网络交友平台寻找爱情 。
“在2003年,网络见面的比重约为百分之六,而1995年比重只是零 。2005年这个比重已经上升到了百分之十五 。”
——史蒂夫·卡特(美国Match婚恋网站 副总裁)
在东方中华,婚姻和家是所有价值最重要的基石,是中华民族所有家庭和亲近人群的公共工程 。
北京 中山公园相亲角
“那你就留个电话,我这个,这是我的电话 。我们孩子是北京生的,户口就是北京的 。”
熟人社会中,每个求偶者的半径和途径都是局促和有限的 。寻找情感和生活的伴侣成为单身人群、他们的家人和亲友乃至整个社会急切而困扰的持久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