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记歌词|朱丹:与卑微有关的日子

我爱记歌词|朱丹:与卑微有关的日子
文章插图

<做家务的男人>第二期,朱丹分享周一围在其孕吐期间首次下厨,遭李诞吐槽“卑微”
2019年,朱丹做了一档纪实类旅行微纪录片,叫《丹程》,《丹程》脱胎于一年前的文旅短综《丹行线》。
《丹行线》开拍前,出品方十一号传媒的老板苏铭并没有谈妥冠名商和播出平台,他是直接掏钱让朱丹和《舌尖1》导演程工去的印尼。
结果节目播出后,叫好不叫座,制作公司背负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但朱丹自己不想喊停,她的梦想,一直是倾听和帮助“那些靠自己源发的生命力在生活的人”。
到了《丹程》周期,朱丹决定亲自干。她自己当出品人,拉上闺蜜兼经纪人刘佳琦任总制片。
团队40多人风风火火去泰国拍了仨月,带回来一个个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凡人故事:有海洋卫士,有艾滋病人,有泰拳手,有重刑犯,有尼姑,有盲童......
前段时间,朱丹发微博几乎全是围绕这档“亲生”的栏目,可每条下面的评论,大多不过百条。
似乎只有那些事关“卑微”、”口误”的热搜,才配得上她1335万粉丝的大V量级。
爱还没呼唤起来,人却站在了舆论的中心。
连同她并不真正为人所知的卑微。
我爱记歌词|朱丹:与卑微有关的日子
文章插图

出身
1981年8月4日,朱丹出生在浙江金华市东阳县的一户农家。
母女平安,家里添人,朱丹外公高兴坏了,他要给宝贝外孙女取个响亮的名字。
老头琢磨,这么好的闺女,要当就当咱东阳的一枝花,不如就叫......朱东花?
由于名字太过响亮,把正躺着的虚弱产妇都给震醒了,母亲立马爬起来制止:
“爹,不行,那名字不行。”
朱丹3岁时,父亲查出肺结核。为避免传染,父亲刻意减少与朱丹正面接触,就连搂一下女儿,他都选择从背后环抱。
所以在朱丹的记忆里,爸爸到底长什么样,一直是模糊的。
到了88年,7岁的朱丹已经来到绍兴县齐贤镇中心小学读书。
在一次从外婆家回来的路上,妈妈告诉她,爸爸走了。
父亲去世后,母女俩日子更难,不仅只能依靠妈妈每月15块钱的工资过活,还要偿还多年来欠下的医药债。
外公看不下去女儿受苦,建议她把朱丹过继给姐姐——也就是朱丹的亲姨妈。妈妈坚决不同意,撂下一句狠话:
“我就是讨饭,也要带她一起。”
我爱记歌词|朱丹:与卑微有关的日子
文章插图

幼年朱丹与母亲
两年后,母亲与厂里的书记员再婚。自此,朱丹有了继父,还多了一个妹妹。
继父对朱丹很好,每次出门,身材高大的他总爱把朱丹扛在肩头,这份被父亲保护着的踏实感,朱丹此前从未有过,她觉得,这个男人能为她们娘俩撑起一片天。
尽管家庭不再破碎,但经济状态并没有好转,甚至变得更差。
为了给因胃癌过世的妻子治病,继父一家也负债累累。
直到朱丹上了高中,他们才把两边欠的钱都还清。
每当朱丹回忆起那些穷困至极的日子,她都会感激妈妈乐观与善良。
两人相依为命时,吃不起肉,妈妈就去河里挖螺蛳回来给朱丹酱爆;后来多了妹妹,妈妈又会给没零食吃的姐俩买便宜可口的荔枝干解馋。
中小学阶段,朱丹一直是那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当班干部,学习也好,还在校队跑400米和跳远。
但对于未来要干什么,她说不准。
有一回,朱丹的高中音乐老师去杭州谈恋爱,路上捡到一份浙江传媒学院的招生简章。当看到有“播音主持”专业时,她立马想到了活泼耐看、成绩优异的朱丹。
朱丹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决定陪同学一起去杭州考试。但她并不决心要上浙传,而只是想去远处看看,跟村外的人聊一聊,顺便哄妈妈给买身新衣服。
站在杭州的高架下面,朱丹第一次见识到会绕弯的桥,她还吃到了新丰小吃的小笼包,感慨杭州的馒头——南方人称“包子”为“馒头”——怎么能这么小巧,这么好吃。
招考成绩出来,结果未能免俗,朱丹接到录取通知,被陪考的同学则“顺利”落榜。
学生时代的朱丹
整个大学期间,朱丹的生活费几乎全是靠自己打工赚的。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她就频繁在外面跑兼职,干的最多的活,是站在解百、银泰等大商场门口搞促销,一天能挣80块钱。
由于产品卖得好,朱丹还获得过一次“出差”的机会——到北京的西单商场推销牛奶,每天给30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