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静|绝色退圈,古典美正在消亡…( 二 )


一个很有古典美的例子,1992年的夏天,赵雅芝在南京鸡鸣寺拍摄了《新白娘子传奇》。尽管玻璃窗穿帮了,但却不会令人感到违和。
我们和绿纱白衣的她,没有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我们都是一同感受的人,一同感受到墙面的老旧、阳光的温热,这就是物色。
空静|绝色退圈,古典美正在消亡…
文章插图
正因为有了“物色”的概念,中国人的美学才会更加有层次,我们的审美底色是人间有情。
这么一看,也许就能明白为什么fbb的武则天不如刘晓庆版的具备古典美了。
完全不是因为我们的造型不够华丽,而是因为古典美感本并没有很追求形式之美,追求的是人情味儿。
空静|绝色退圈,古典美正在消亡…
文章插图
山水花鸟、楼台诗书、闲暇热闹是人情,忧国忧民、物是人非、欲说还休亦是人情。
万事万物互为主体,一花一木皆是宇宙。我们没有去很严格的划分谁才是被观察者。
前文吐槽过的新版西游记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为了取悦观众作为观察者的主体身份,把笔墨全部用来强调八戒要有猪样、悟空要有猴样。
空静|绝色退圈,古典美正在消亡…
文章插图
萨瓦迪卡?
古典美学是一种体验的美丽,它明白存在的意义,所以才不会刻意强调。
婉约的工笔、豪放的写意,其实不需要区分那么开。万变不离其宗,圆满也好残缺也好,我们追求的都是体验感。
理解了这一点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古典美感正在消亡,因为我们正不断的强调客体。
比如《白蛇传说》,也是过度强调了要演绎出蛇样给人看。
但其实白娘子与许仙之间缠绵悱恻的故事之所以能广为流传,也是因为讲述了万事万物都有人情,即便主角不是人类。
空静|绝色退圈,古典美正在消亡…
文章插图
还有人们临摹的敦煌壁画,是还原菩萨本身的面貌,使其更清晰可见易于观看。
空静|绝色退圈,古典美正在消亡…
文章插图
但这样一来,菩萨原本的那份般若禅定感一下子就被破坏掉了。
网友评论:像教导主任。
空静|绝色退圈,古典美正在消亡…
文章插图
来看新旧潘金莲的对比
新版的潘金莲其实面容很漂亮,选角是没有问题的,但一味强调角色的风情,反到会降低她本有的人情。
这就是现代人对体验感的认知偏差——你是潘金莲,你就要风情美。
空静|绝色退圈,古典美正在消亡…
文章插图
左边是美女想好好过日子,但是…
右边一看就要提防的“坏女人”
同样例子还有女儿国国王,你是美人你就要垫出来直角肩。
空静|绝色退圈,古典美正在消亡…
文章插图
难怪人们吐槽,2018年以前的古典美人珠圆玉润溜肩也很美。
2018年以后的古典美人一定要90°直角肩。
空静|绝色退圈,古典美正在消亡…
文章插图
古典美追求的是一种物我两忘的感受,直指本源的精神, 而现代人太过于追求形式之美了。
著名的道教楹联也许可以诠释这种心境——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
只可惜,我们仍在不断修建更加辉煌、灯火通明的古典遗址。
以前的大雁塔幽静安详,现在的大雁塔喧嚣繁华…
空静|绝色退圈,古典美正在消亡…
文章插图
左边,生旺之中求空静
右边,繁华之处无人情
王国维说“欲者不观,观者不欲。”
意思是:对物质世界充满欲望的人不懂得欣赏美,懂得欣赏美的人心中会是没有物欲的。
没有人情味儿的形式之美,正在取代中国古典美的存在,我们可以从中反思的有很多——觉察细微处的精妙之美,对生活充满情意的感受,似乎是我们能够接近古典美感的最直接方式。
大家感慨古典美的消亡,也不是在唱衰当下,更多的是出于对于往日的追思。
空静|绝色退圈,古典美正在消亡…】也许有一天,我们能重新拾起这份流散的人间有情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