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生态系统本来就是非常脆弱的 , 挖掘河沙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各种水生生物的生存 , 也会给河流本身带来污染 。 因此 , 很多地方政府都严禁在河流中挖沙 , 为的就是保护河流生态 , 也是保护淡水资源 。
我们要如何应对危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 , 我们已经陷入了“沙子危机” , 不管是建筑行业还是其他需要用到沙子的工业生产都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 显然 , 我们不能以环境破坏的代价去获得资源 , 只能够去寻找替代品 。
一些人提出可以去那些相对来说人口比较稀少的地方采沙 , 但这样做无疑是治标不治本 , 地球的沙储量终究有限 。 最好的方法是 , 我们能够找到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 , 以替代沙子在目前的建筑中的作用 , 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
另一方面 , 我们也应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行为 , 比如尽量减少不必要设施的修建 , 从各个方面节约资源 。
当然 , 在必要的基础建设中 , 我们还是需要投入足够的资源 , 只不过更加需要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 这样才不会让我们接二连三地陷入资源危机 。
人类毕竟目前还只有地球这一个家园 , 我们需要更加珍惜这颗蔚蓝色的星球 , 虽说人类肯定是以人类自己为中心 , 也要考虑到在这颗星球上生活着的其他生物 , 毕竟它们的安宁也和我们自己的生存息息相关 。
结语
除了沙子以外 , 人类还在不停地向大自然索取各种各样的资源 , 其中很多都是无法供我们一直使用的 。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进行改进 , 比如寻找替代品等等 。
但是 , 核心的动力还是技术的进步 , 只有技术持续进步 , 我们才能够在找到更多的方法去节约地球资源 。 因此 , 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疑是正确的 , 相信我们国家也能够奋起直追 , 在这个曾经薄弱的方面达到世界最顶尖的水平 , 让我们国家建设的阻力变得更小 。
推荐阅读
- 人类还会再进化吗?会进化成什么样子?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发现难、治愈难,人类什么时候才能攻克癌症?
- 罗布泊千年干尸分析:祖先是古北亚欧人,1.2万年前几乎灭绝
- 青藏高原曾发现22万年前,清晰印在石板上的手印,怎么回事?
- 78万年前外星人改造了智人基因? 科学家: 事实远没这么简单!
- 生殖隔离是什么?包括人类在内,自然界的生殖隔离到底有多可怕?
- 20多年前就造出克隆羊,为何不敢克隆人?“多莉”羊的下场有多恐怖?
- 基因的力量!妈宝同款“高原红”,让网民们感叹
- 土壤农业化学家朱兆良院士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