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 关于萤火虫的14个有趣的科学小知识


火星 关于萤火虫的14个有趣的科学小知识
文章图片

火星 关于萤火虫的14个有趣的科学小知识
文章图片

火星 关于萤火虫的14个有趣的科学小知识
文章图片

火星 关于萤火虫的14个有趣的科学小知识

【火星|关于萤火虫的14个有趣的科学小知识】在炎炎夏日的夜晚 , 如果去度假的话 , 相信有许多的小伙伴儿们应该都会在田野里看到一闪一闪发着光的萤火虫吧 , 因为萤火虫在夜晚一闪一闪的都会觉得很浪漫 。
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 , 老师就一直告诫我们 , 要学习“萤火虫精神” , 即使是在黑夜里也不要迷失自我 , 相信自己的力量 , 这样才能在茫茫人海中 , 活出自己的个性 , 学习它倾尽自己的力量发光 , 虽然不是太阳、不是月亮 , 但同样有着太阳和月亮的乐趣 。
那么 ,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它是靠什么发光的呢?实际上萤火虫主要是用自己腹部位置的发光器里面的荧光素酶、氧及ATP、荧光素进行的反应 , 因此才会一闪一闪的发光 。
其实啊 , 那一闪一闪发出的光是萤火虫它们之间在传递情意 , 一闪一灭一闪一灭是萤火虫之间在算准时间的间隙给对方在发爱的信号 。
专家们经过多项的数据研究表明 , 我们可以发现 , 雄性的萤火虫是根据雌性萤火虫响应自己的闪光的频率来确定是否是自己的爱人的 。
萤火虫一般都是在每天的傍晚时分 , 才开始活跃起来的 , 所以萤火虫们都会抓紧每一次追求自己异性的机会的 。
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 , 在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 , 一类被称作萤光素
另一类被称为荧光素酶 。 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 并与氧气发生反应 , 反应中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 , 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 。
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 , 只有极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 , 反应效率为95% , 甲虫也因此而不会过热灼伤 。 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办法制造出如此高效的光源 。
在虫的腹部下部有着很多白色斑块 。 其实是它的甲壳中对光透明的部分 。 在内部有一块白色的膜 , 可以反射光 。 所以在日间这个部位呈现白色 。
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成虫利用物种特有的闪光信号来定位并吸引异性 , 借此完成求偶交配及繁殖的使命 , 少数萤火虫成虫利用闪光信号进行捕食 , 还有一种作用是作为警戒信号 , 即当萤火虫受到刺激时会发出亮光 。
萤火虫是怎么来的?夏天 , 萤火虫在湿漉漉的苔藓里产下许多像针头一样的小卵 , 会发光的小卵 , 是不是很厉害?
三个星期后 , 萤火虫幼虫顶破卵壳 , 钻出来刷刷的跳入水里 , 为什么呢?原来是饿了 , 它们喜欢吃一种叫做川蜷的螺 , 它们不停地吃 , 不停的长大 , 一次次的蜕皮 , 变得又大又黑!
即使是冬天 , 河水超级冷 , 它们都不怕 , 还在继续吃着川蜷 , 像个十足的小吃货!
十个月后 , 小小萤火虫长大啦!要上岸去土里化蛹了 , 钻进土里一个半月后 , 萤火虫成虫陆续的钻了出来 。 萤火虫的成长历程是不是很奇妙?从一颗小小的卵蜕变成闪耀的成虫 , 需要近一年的时间实属不易 , 犹如你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让自己成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