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天宫空间站第二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分工变化明显 , 执行第一次出舱活动任务的汤洪波坐镇核心舱大柱段操控台 , 此次不再出舱 , 改由聂海胜与刘伯明协作执行出舱活动任务 。
坐镇核心舱操控台的汤洪波
穿着红色条带舱外航天服的是聂海胜 , 穿着蓝色条带舱外航天服的是刘伯明 , 说明在此次出舱任务序列中聂海胜是出舱航天员a , 刘伯明则是出舱航天员b 。
舱外航天服以红蓝条带特征直观分辨航天员
聂海胜是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 曾执行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天任务 , 并担任神舟十二号乘组指令长 , 是我国继景海鹏之后第二位三上太空的航天员 , 此番成功执行长达六个多小时的太空出舱任务 , 可以说不论后续他是否会继续其它飞天任务 , 其航天员生涯已经圆满 。
早在神舟十二号飞船飞天前 , 聂海胜曾公开表示 , 我们三名航天员任意两人都可以完成任意需要两人协作的各项任务 , 第二次出舱人员名单也证实了这一点 。
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聂海胜
理论上完成第一次出舱任务的人员编组更有经验实施第二次出舱任务 , 那么为什么要变动出舱人员编组呢?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验证出舱活动技术、获得出舱活动经验 , 具备出舱能力的人越多越好 , 三人同时积累出舱任务经验才能更好的为其他航天员传帮带 。
由于人员变动舱外航天服的尺寸需要适应性调整 , 比如聂海胜身高比刘伯明略高 , 需要对红色条带舱外航天服拉伸 , 同时根据需要舱外航天服手套也进行了更换 。
红色条带舱外服上的两个签名
三名航天员身高各有不同
天宫空间站所用舱外航天服是飞天系列第二代产品 , 在关节小型化方面做了很多升级改良 , 身高适应力进一步增强 , 由一代产品的1.65米至1.8米扩展至1.6米至1.8米 , 有人可能会问了 , 为什么身高没有超过1.8米?
航天员身高标准有点像坦克驾驶员 , 载人天地往返飞船活动空间的大小决定了选拔航天员的身高标准 , NASA航天员就曾因为身高过高导致无法乘坐联盟系列载人飞船而失去了飞天资格 。
我国第一批航天员选拔身高标准是1.6米到1.72米 , 聂海胜身高就是1.72米 。 随着工程的深入推进与技术的发展 , 身高标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 , 比如飞天二代舱外航天服1.8米的限高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
飞天舱外航天服
神舟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尺寸相较于联盟号飞船更大 , 后者的航天员身高限高是1.82米 , 这也意味着神舟号飞船完全有能力承运1.8米的大高个 。
那么 , 基于舱外航天服1.8米限高因素 , 比1.8米更高的人选可以进入天宫空间站吗?
神舟号(上)与联盟号(下)两型飞船返回舱对比
当然也可以 , 天宫空间站进入运营阶段后执行飞天任务的航天员将分为两类人员 , 一类是职业航天员承担飞船操控、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在轨工程业务 , 他们需要执行舱外任务 , 因此身高必须符合舱外航天服要求;另一类则是非职业航天员 , 也就是载荷专家 , 主要从事科学机柜的照料管理与在轨科研工作 , 无需出舱执行任务 , 因此身高标准可以进一步放宽 。
【航天员|天宫空间站第二次出舱人员变动,为何换下汤洪波?谋划着眼长远】人系统研究机柜
推荐阅读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
- 未来会出现“新人类”吗?巴瑶族仍在进化,身体同常人有差异
- 雪山发现500年前的少女,面容如生看着像睡着了,死法其实很残忍
- 航天员在太空过春节无聊怎么办?网友给支招:3个人可以玩斗地主
- 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过大年,王亚平女儿让妈妈只摘一颗星星
- 为何太阳光照到地球会变热,但日地之间的太空,却冷到不行?
- 景海鹏:中国唯一一位三次登上太空的人,妻子子女如今何在?
- 中国最遗憾的航天员:备战24年无缘太空,这一次他又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