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 期货交易中的过滤


港股 期货交易中的过滤


期货交易的技术分析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 如:有形态分析 , 包括价格形态、K线组合等;有趋势分析 , 如趋势线、均线系统等;有指标分析 , 如RSI、KDJ;还有量价分析、时间周期等等 。

技术分析的各种方法 , 在最初设计的时候都有它特定的用途 , 因此针对性是很强的 。 正是因为如此 , 所以 , 技术分析中的每一个工具都有它的长处 , 也一定就有它特定的短处 。 这是技术分析的固有特点 。
同时 , 由于技术分析是一门艺术 , 而非一门科学 , 更强调的是每个个人的喜好、趋向、风格 。 所以 , 尽管是一样的图表 , 我们不可能像科学研究一样用逻辑推理得出一样的结论 , 恰恰相反 , 因为我们每个个体的差异 , 所以才出现了判断上的不同 , 就有人看涨 , 有人看跌 。
因此 , 为了避免上述技术分析本身和交易者个人的缺陷 , 使我们的分析更加客观、准确的反映市场状况 , 我们需要使用“过滤”技术 。
下面 , 我举几个典型、常用过滤技术的运用例子 , 并说明过滤技术在使用中的基本技巧:
一、均线使用中的过滤原则:价格穿越均线 , 构成买卖信号 。
这是非常典型的均线使用技术 。 但是 , 如果就这样简单的用在实战中的话 , 问题就太多了 。 在这里 , 常用的过滤方法有:1、以价格涨跌比例为过滤标准:比如涨幅或者跌幅必须超过3%;2、以最低价为过滤标准:即要求穿越时 , 当天价格必须全部在均线上方或者下方;3、以时间为过滤标准:比如 , 必须连续三个交易日 , 收盘价都在均线上方或者下方 。
二、K线使用中的过滤原则日本蜡烛图技术是非常实用的重要工具之一 , 这一点从我们每天看盘都使用蜡烛图就可见一斑了 。 因此 , 熟悉蜡烛图的单根形态、组合形态是一个基本功 。
但是 , 蜡烛图的特点是短线交易的工具 。 认识到这一点非常关键 。 换句话说 , 对于大势的判断 , 绝对不能够依靠蜡烛图技术 。 蜡烛图最好的使用场所 , 就是决定进出场的具体位置和具体时机 。
所以 , 使用蜡烛图需要过滤:1、首先要结合位置来分析 。 在蜡烛图的使用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你所站的位置 , 永远都比你站立的姿势重要!”所以 , 使用蜡烛图首先要看位置 。 这就是说 , 用位置作为过滤标准;2、尽量使用蜡烛图的组合 , 尽量少依靠单根蜡烛图形态决定交易计划 。 这就意味着使用蜡烛图来过滤蜡烛图;3、使用均线系统过滤蜡烛图的形态 。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价格穿越 。
三、趋势分析中的过滤原则 。
在价格形态的分析上 , 我们最常用的就是使用成交量、持仓量的变化来作为过滤 。 最典型的例子是头肩顶形态 , 右肩的量 , 必须要求少于头部和左肩的量 , 而右肩下跌时的量 , 往往需要同时增加(这个要求在头肩底的形态上更加突出 , 右肩向上突破时必须带量) 。
在趋势分析中 , 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趋势突破的确认 。 而突破的真实性 , 十分重要的就是使用量的变化来作为过滤工具 。 这一点对于趋势线的突破 , 一样有效 。
四、过滤技术的使用技巧:
第一、必须确定自己主要的分析工具 。
这是一条根本 。 每一个交易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交易体系 , 因此 , 就一定有自己最常用的一个或者几个分析工具 。 交易体系就是依靠这主要的分析工具来开展行情分析和判断的 。 我们无法想象 , 同一个人 , 今天主要看蜡烛图 , 明天主要用波浪理论 , 后天又用技术指标 。 所以 , 确定自己主要的分析工具 。 这是第一步 。
第二、必须了解分析工具的特点和优缺点 。
前面已经说明了 , 每一个分析工具 , 都有它的固有的特点和优缺点 。 因此 , 只有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 , 才能够用其长处 , 回避其短处 。 最典型的例子比如技术指标的使用 。 如果在趋势刚刚开始运行的阶段 , 就使用超买或者超卖来决定进出 , 那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 为什么?因为用的不是地方呀!第三、必须分清主次 。
所谓分清主次 , 就是要突出重点 。 在期货交易的分析中 , 重点就是价格本身的变化 , 而价格的变化 , 归根到底就是趋势的变化 。 所以 , 在使用过滤技术的时候 , 不能够主次颠倒 。
比如量的变化 , 技术指标的背离现象等 , 都是用来验证价格走势的 , 不能够反客为主 , 在价格没有走出来之前就作为交易依据了 。 这是我们通常容易犯摸顶、抄底错误的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