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寂静的宇宙中毫无生机 , 但却充满危险 。 有致命的宇宙射线 , 失去太阳的行星 , 还有吞噬一切的黑洞 。 由于与别的天体相比 , 黑洞的引力很大 , 十分特殊 。 使得在视界内 , 连光都无法逃逸 。 因此直到2019年 , 人类才得到了第一张黑洞照片 。 不过科学家还是有办法直接或间接的观察黑洞 。
上图:人类第一张黑洞图片
黑洞以星际气体或恒星为食 , 而这些物质在被黑洞吸进去的过程中 , 会因引力势能的降低激发出巨大的能量 , 射出各种高能射线尤其是X光 。 因此 , 如此明亮的特征 , 会让它更容易被外界直接观测到 。
除此之外 , 黑洞巨大的质量还会形成引力透镜效应——即黑洞背后的天体发射出的光线方向会因其巨大的引力产生畸变 。 借此 , 我们也能间接观测到黑洞的存在 。
上图:引力透镜效应
而在所有发现的黑洞中 , 质量最大 , 危险程度最高的那一类 , 则被我们称为超大质量黑洞 , 它们几乎存在于每个星系的核中 。 这些天体的质量通常与它们周围中央星系凸起的质量大致成正比 , 这表明黑洞及其星系的演化以某种方式联系在一起 。
但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途径尚不清楚 。 我们知道恒星质量的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的核心坍缩形成的 , 但这种机制并不适用于质量超过太阳质量 55 倍的黑洞 。 尤其是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 , 它们的质量往往是太阳质量的数百万到数十亿倍 。
上图:超大质量黑洞概念图
首先要知道 , 黑洞产生于恒星生命的尽头 , 其中包括太阳在内的低质量恒星最终会变成被称为“白矮星”微光恒星;质量超过太阳质量 8 倍的恒星会变成密度非常大的小天体 , 称为中子星;真正质量超过 20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在诞生时会变成黑洞 , 最终质量在几个太阳质量到 40 个太阳质量之间 。
但质量在 130 到 250 太阳质量之间的恒星 , 它们的中心在演化后期变得非常热 , 可达到大约 10 亿开氏度 。 这使得在这些恒星内部不断反弹 , 并提供大部分压力支持的光子是如此充满活力 , 以至于它可以转化为成对的负电子和正电子 , 这反过来又使恒星变得不稳定 。
因压力的突然下降 , 恒星的中心开始收缩并升温 , 失控的核聚变导致整颗恒星爆炸成明亮的“双不稳定”超新星 , 并在爆炸后不会留下任何残余物 。
上图:超新星爆炸
因此科学家认为 , 超大质量黑洞是通过恒星、气体和尘埃的吸积以及与其他黑洞合并而生长的(发生于两个星系碰撞时) 。 2019年5月21日 , 科学家也确实在距离地球128亿光年外 , 观察到了黑洞合并事件——GW190521 事件 。
上图:合并中的黑洞
GW190521 较重的一个 , 测量到 71 到 106 个太阳质量 。 经测算 , 合并后的最终质量是太阳的 142 倍 。
但在宇宙的时间尺度上 , 两个星系的碰撞过程需要很长时间 。 这使得合并过程很容易被打乱 , 延迟甚至完全停止 , 从而导致这些黑洞脱离了自己的星系 , 成为宇宙中的“流浪者” 。
为了知道如今有多少黑洞徘徊在我们周围 ,
由哈佛和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的 Angelo Ricarte 领导的一组天文学家使用 ROMULUS 宇宙学模拟 , 计算了这个数字 。 该模拟能跟踪成对超大质量黑洞的轨道演化 , 这意味着科学家能够预测哪些黑洞有可能到达它们新银河系的中心 , 以及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 。
结果 , 他们发现银河系可能拥有 12 个超大质量黑洞 , 正在远离银河系中心的光晕中游荡 , 甚至已经游荡了超过 10 亿年 。 不过毕竟我们自己的银河系 , 以吃一些较小的邻居而闻名 , 因此也不难理解 。 而且在宇宙早期 , 发生的星系碰撞事件更加频繁 。 研究小组估计 , 在大爆炸后大约 20 亿年中 , 流浪黑洞的数量和亮度都超过了星系核中的超大质量黑洞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