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 中蜂如何防止分蜂热?怎么提高产蜜量?( 二 )


②合理控制群势
蜂群群势过弱 , 其生产力往往不行 。 但蜂群群势过强 , 往往是使蜂群生存空间产生窘迫的主要原因 。 因此合理控制蜂群的群势十分重要 。 控制蜂群群势的办法很简单 , 如把强群调出一两脾蜂介入弱群 。 这样不但能减轻强群的生存窘境 , 消除其分蜂热的发生 。 还能把弱群增强 , 使蜂场蜂群均匀发展 。
③积极生产
事实上 , 蜂群的分蜂热有些是“闲”出来的 。 如蜂王无处产卵 , 工蜂就没有幼蜂哺育 , 那么其就会出现惰性 , 而采集蜂无处储蜜 , 同样也会呆在巢穴里 , 这样就极容易引发蜂群的分蜂热 。 为此我们应及时取出成熟蜜 , 或者进行花粉生产 , 蜂王浆生产等 。 这样工蜂的负担加重了 , 反而其分蜂热就会有所减少 。
④其它辅助措施
对蜂箱进行一些有效的处理 , 也能降低蜂群发生分蜂热的可能 。 如夏天为蜂群遮阴 , 加大蜂箱巢门开口 , 加大蜂箱或添加继箱等 。 另外当蜂群出现王台时 , 应及时清除 。
(四)如何提高产蜜量
①培养强群
强群是获得高产的最基本保障 , 强大的蜂群 , 蜜蜂的数量众多 , 因此其产蜜能力肯定就此弱群要多 。 而事实上 , 强群的生产效率也比弱群要高很多 。 我们知道 , 蜂群中工蜂们有着严密的分工 , 每个蜂群都需要一定的蜜蜂来负责保温散热 , 哺育幼虫 , 防卫清洁等工作 。 弱群分出了这些蜂 , 其从事采集 , 酿造的蜂就会少 , 而强群抽出这些蜂后 , 从事采集 , 酿造的蜂会更多一些 。 “有研究表明 , 十脾以上的蜂群 , 能抽出约一半的工蜂从事采集活动 , 而六脾左右的蜂群 , 只能抽出约占总数1/3左右的工蜂 , 从事采集活动 。 ”因为强群对获得高产蜜量十分重要 。
②有效的利好蜜源
蜂蜜主要来源于大自然的花卉 , 因此蜜源是获得高产蜜量的物质保证 。 然而大家都知道 , 不可能有那个地方常年都有良好的蜜源 , 因此要想获得高产就必须跟着蜜源走 。
当然可能不是每个养蜂人 , 都能带着自己的蜂群跟着蜜源走 , 那么这种定地饲养的模式 , 就应该在所在地蜜源开始流蜜前 , 提前做好蜂群的繁殖 , 力争在流蜜时把蜂群培养成强群 。 只有强群才能把握住短暂的流蜜期 , 更好的获得高产 。
③减少蜂群的消耗
蜂群中有一种游手好闲 , 无所事事的群体 , 它们就是雄蜂 。 雄蜂不但不从事任何劳动 , 而且其食量还是普通工蜂的三倍以上 , 一个蜂群一般有几百只雄蜂 , 多的时候可达3000只左右 。 试想一下如有三千多只雄蜂 , 需要多少工蜂的劳动才能养活它们啊 。 因此除掉了它们 , 蜂群就可增加很大的产蜜量 。 清除雄蜂最好在其蛹期清除 , 采取割除其巢房封盖后 , 人工清除即可 。
此外蜂群的消耗也有可能来自蜂群的敌害 , 如蚂蚁 , 蟑螂等偷食 , 甚至是其它蜂群的盗蜂等 。 而防止了这些敌害的偷食 , 从克观上讲 , 也增加了蜂群的产蜜量 。
④刺激工蜂工作积极性
当蜂群储蜜充足时 , 其生产性能会有所下降 , 因此当蜂群有封盖的蜜时 , 我们要极时取蜜 , 而在外界蜜源条件好时 , 蜂群缺蜜更能调动工蜂的工作积极性 , 让其多采蜜 。
此外 , 新巢脾中的“蜂蜡信息素” , 也能刺激工蜂的工作积极性 , 让其多出巢采蜜 。 因此适当的在流蜜期为蜂群添加巢脾 , 更换旧脾 。 蜂群的产蜜能力就会增强 。
⑤其它辅助方法
我们知道蜂群在产生分蜂热与产生飞逃情绪时 , 蜂群会出现怠工现象 , 而蜂群怠工将严重影响蜂群的产蜜能力 , 特别是在大流蜜期 。 那么我们就必须解除其分蜂热才能使蜂群恢复生产 , 从而获得蜂蜜高产 。 解除分蜂热办法在前面己经讲过了 , 在这就不从复了 。
此外 , 对蜂群进行奖励性饲喂 , 以及保障性饲喂 , 不但能提高蜂群的生产积极性 , 同时也能减少蜂群本身对蜂蜜的消耗 。 那么就也算提高蜂群的产蜜能力了 。 当然对蜂群的饲喂 , 应当掌握好用量 , 否则会影响蜂蜜的质量 。
【生物学|中蜂如何防止分蜂热?怎么提高产蜜量?】总结 , 中蜂分蜂性极强 , 很容易产生分蜂热 , 防止其分蜂热的发生应根据蜂群情况进行更换蜂王 , 调整其蜂群群势 , 以及促进其工蜂工作积极性等来预防 。 而要想获得高产蜜量 , 就必须培养强群 , 并利用好蜜源 , 并可通过减少蜂群自身消耗 , 以及激发工蜂的工作积极性等来达到 。 天数茫茫A个人意见 , 仅供参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