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 人类为何失去了“丁丁骨”?这种进化属于退步,还是优势?


基因突变 人类为何失去了“丁丁骨”?这种进化属于退步,还是优势?
文章图片

基因突变 人类为何失去了“丁丁骨”?这种进化属于退步,还是优势?
文章图片

基因突变 人类为何失去了“丁丁骨”?这种进化属于退步,还是优势?

众所周知人类是高等生物 , 那么人类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比较优越 。 但比较奇怪的是 , 人类并不像其他动物一样拥有“丁丁骨” 。 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 具体原因直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
甚至人类是在进化到哪个阶段“丁丁骨”退化的 , 现在也无从得知 。 不过倒是有几个靠谱的假设 , 究竟哪一个更接近真相呢? 。
首先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为何科学家一直认为我们的先祖拥有“丁丁骨” , 只是在后期进化过程中退化了 。 这个其实是从我们的近亲推测出来的 。 人类是从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 , 近亲就是黑猩猩 。 不仅黑猩猩 , 绝大部分灵长类动物都有“丁丁骨” , 除了蜘蛛猴和人类 。
【基因突变|人类为何失去了“丁丁骨”?这种进化属于退步,还是优势?】
了解进化史的朋友应该明白 , 大约在450万年前 , 人类开始进化 , 逐渐区分于黑猩猩 。 因此我们推测人类“丁丁骨”退化的时间大约是在450万年前 。
其实除了灵长类动物 , 生物界的很多动物也有“丁丁骨” 。 并且根据现有的化石以及一些研究论文证明 , 在9000万年前 , 胎盘类动物又一次分化分出了灵长类动物和食肉动物 , 而胎盘类动物遗留下的化石是拥有“丁丁骨”的 , 只是我们进化过程中失去了这块骨头而已 。
那么为什么人类会失去这根神奇的骨头?这到底是一种进化还是退化呢?
第一种猜测是因为人类文明出现 , 建立了婚姻制度 , 所以不需要这块骨头 , 继而退化了 。 所谓“丁丁骨”的作用 , 就是为了提高繁殖率 , 延长雄性动物交配时间 , 这样可以让雄性动物的遗传物质较长时间保留在雌性体内 。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狗在交配后出现的自锁现象 , 有时候甚至可以锁半个小时 , 大大提高怀孕的几率 。
但是 , 人类毕竟不是动物 , 有理智有文明 。 现代社会的人类遵循一夫一妻制 , 没必要为了繁衍更多子嗣而不断交配 。 科学家也说过 , 虽然在远古时期的人类并没有严格的一夫一妻制 , 一个男性在一段时间内也只会有一个女性陪伴 。 自然就不需要提高生育率 , 也就不需要这块骨头 。
但是人类在“丁丁骨”退化之后又发育出了撞脸蘑菇 , 其中含有一个冠状脊 , 这个冠状脊和勺子的作用差不多 。 撞脸蘑菇中冠状脊的发育替代了“丁丁骨”提高遗传成功率的作用 , 自然也就不需要“丁丁骨” 。
第二种猜测是因为人类没有发情期 , 男人无需为争夺女性青睐而发愁 。 除了人类 , 自然界中绝大部分动物都有自己的发情期 。 大部分发生在春季或秋季 , 为了延续种族繁衍 , 动物们会在这个时间段寻觅合适的伴侣交配怀孕 , 产下子嗣 。
而雄性动物为了能让雌性动物多多怀孕 , 多多生育 , 就要在这个短短的时间内和更多雌性交配 。 “丁丁骨”在这个时候就发挥了作用 。
而人类没有发情期 , 也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必须让女性怀孕 。 而且大部分人类如果不到老年不会出现生育障碍 , 远古人类又寿命短暂 , 还没衰老就去世了 。 久而久之 , 这块“丁丁骨”就退化了 。
还有第三种猜测 , 是现如今科学界最合理 , 也是最有可能的 。 就是因为女性对男性的选择 , 导致了“丁丁骨”的退化 。
“丁丁骨”虽然可以提高生育率 , 但是会导致体型较小 。 在同类中这个特征或许并没有什么奇特 , 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证明 , 早在70万年前就有一部分远古人类因为基因突变导致雄性器官发生变化 。 “丁丁骨”开始退化 , 雄性器官也开始变得更大更瞩目 , 如同一件漂亮的装饰品 , 更让女性喜欢 。
就如同脖颈较长的长颈鹿和脖颈较短的长颈鹿一样 , 基因突变的男性更容易受到女性的青睐 , 也率先得到择偶权 。 因此这部分基因突变的男人留下的子嗣更多 , 慢慢地 , 基因突变的人类替代了普通人类 , 所以现在人类都没有“丁丁骨” 。
总结
其实上述这些结论都是猜测 , 究竟为什么人类失去了“丁丁骨” , 现在还没有定论 。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 , 那就是人类的进化是符合生物发展规律并且有益的 , 起码在目前看来就是如此 。 或许在未来我们会出现更多证据 , 弥补了这个空白 , 让人类的进化史更加完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