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 瞄准星辰大海,中国研发千米级超大型航天器,开始建造歼星舰了?


银河系 瞄准星辰大海,中国研发千米级超大型航天器,开始建造歼星舰了?
文章图片

银河系 瞄准星辰大海,中国研发千米级超大型航天器,开始建造歼星舰了?
文章图片

银河系 瞄准星辰大海,中国研发千米级超大型航天器,开始建造歼星舰了?
文章图片

银河系 瞄准星辰大海,中国研发千米级超大型航天器,开始建造歼星舰了?



8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十四五”第一批重大项目指南 , 拟资助项目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命、地球、工程与材料、信息、管理、医学、交叉等九大领域 , 每个项目都是重量级别 。 其中 , 位列数学理科部第一项的“超大型航天结构空间组装动力学与控制”项目尤为令人兴奋 , 国外多家自然科学网站争相报道 。
该项目瞄准尺寸达千米量级的超大型航天器 , 计划在未来五年开展关于超大型航天器的前瞻性研究 。 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 , 但美国宇航局前首席技术专家梅森·佩克说 , 这个想法并不完全不合时宜 , 挑战更多的是工程学而不是基础科学 , 人类的基础科学已支持这个计划 。 如果这个项目获得资助 , 可行性研究将持续五年 , 预算为1500万元人民币(合230万美元) 。
尺寸达千米量级的超大型航天器是未来空间资源利用、宇宙奥秘探索、长期在轨居住的重大战略性航天装备 , 需通过结构模块化设计、多次发射、空间组装的方式进行建造 。 虽然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都是采用结构模块化设计、多次发射、空间组装的方式建成 , 但是尺度上远远小于超大型航天器 。
那么建造如此大的一个空间会面临哪些问题呢?
首先 , 第一个最大的挑战将是资金问题 , 因为向太空发射物体和材料的成本很高 。 国际空间站(ISS)的建造成本约为1600亿美元 , 中国空间站完成时 , 预计会花费超过400亿美元 。 建造一个太空舱将宇航员带到空间站的预算为30亿美元 。 因此 , 建造更大空间站 , 那就烧钱了 , 即使是最富有的国家 , 太空预算也会有压力 。
因此 , 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改进建筑技术 , 降低将一艘超大宇宙飞船送入太空的成本 。 建造空间站的传统方法是在地球上制造组件 , 然后在空间轨道上组装它们 , 但3D打印技术有可能在太空中进行 , 将紧凑的原材料转化为空间中尺寸大得多的结构部件 。
另一个更有吸引力的选择是从月球采购原材料 , 因为月球的重力比地球低 , 这意味着从月球表面发射到太空的材料要容易得多 。 不过 , 这首先需要在月球上发射基础设施 , 因此短期内无法实现 。
其次 , 如此庞大的航天器也将面临独特的科学问题 。
每当航天器受到力的影响时 , 就会导致飞船振动和弯曲 。 当飞船在轨道上与另一个航天器对接时 , 震动都会向宇宙飞船的结构传递能量 , 对于尺寸达千米量级的超大型航天器 , 振动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退 , 因此航天器可能需要减震器或主动控制来抵消这些振动 。
设计者在决定航天器应该在什么高度飞行时 , 也必须做出谨慎的权衡 。 在低空 , 从外层大气中拖出会减慢飞行器的速度 , 要求它们不断提升自己回到稳定的轨道 。 对于一个更大的航天器来说 , 这将是一个主要问题 。 另一方面 , 如果将航天器发射到更高的宇宙空间 , 没有地球磁场保护 , 辐射水平在离地球大气层越远的地方迅速增加 , 这也将是一个问题 。
虽然 , 建造这种尺寸达千米量级的超大型航天器技术上是可能的 , 但实际意义并不是很现实 。 该研究项目的预算仅有1500万元人民币 , 因此可能只是一项小型的学术研究 , 绘制出此类项目的最早轮廓 , 并找出技术差距 。
这么大的航天器将用于什么用途呢?首先 , 可能用于太空发电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的研究人员已经为开发天基太阳能(SSP)奠定了实验基础 , 即在空间轨道上建造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 , 并通过微波束将电力传回地球 , 满足全世界电力需求 , 这是一个特别具有未来感的愿景 。
虽然目前而言这个项目的经济性并不高 , 来自太空的电能每瓦成本估计为1000美元 , 而地球上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每瓦成本仅为2美元 。 尽管如此 , CAST一直在对SSP所需的技术进行小规模测试 , 将能量利用微波从卫星传输到地球基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