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投入136万亿元,或将诞生史诗级投资机会?


交易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投入136万亿元,或将诞生史诗级投资机会?
文章图片

交易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投入136万亿元,或将诞生史诗级投资机会?
文章图片

交易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投入136万亿元,或将诞生史诗级投资机会?
文章图片

交易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投入136万亿元,或将诞生史诗级投资机会?

7月16日 , 中国碳市场正式上线开始交易 。
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 , 中国和欧盟分别公布自己的碳中和计划 。

此次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启动 , 就是为了达到充分减排的目的 。 企业如果需要增加碳排放量 , 则需额外购买碳排放额度 。

这次变革将对整个金融市场有什么影响呢?

1+N体系

在7月24日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上 , 解振华就曾表示:\"如果中国实现碳中和和目标 , 大体上需要136亿元人民币的投入 , 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 \"

为了进一步实现它 , 中国正在制定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和1+N政策体系 。 其中 , 1+N政策体系将很快面世 , 此次政策体系将在10个领域内进行转型创新 。

能源结构的优化
中国将严格控制煤炭消费的增长速度 , 逐渐降低它的使用量 , 推广安全高效的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绿色能源 。

产业和工业的优化升级

对高能耗和高排放的产业更严格的把控和限制 , 让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的新型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 构建一个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 。

低碳建筑和设施的推广

低碳、低能耗的建筑和设施将得到加速推广 , 鼓励全国使用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 , 建设一个绿色低碳的智慧型城市 。

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

要推动运输结构的优化 , 就需要先将加氢站、充电站和换电站的建设落实 , 这样才能大量投入使用电动氢燃料电池等绿色零排放车辆 。

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减缓气候变化的治本政策就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为相关领域制定法规 , 完善受益方式 , 鼓励行业推广再制造 。

绿色金融的发展

【交易|实现“碳中和”目标需投入136万亿元,或将诞生史诗级投资机会?】想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 , 绝不可少的就是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投资 , 这样才能推动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 , 创建绿色金融产品 。 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出台政策的出台和完善可以让整个计划推动的更加快速和高效 , 这样也会让行业明确什么应该做 , 什么不应该做 , 怎么做、做什么可以有益处 。
碳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想要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全社会性质的减排目标就一定需要一个完善的碳市场环境 , 以及一个系统的定价机制 。 目前 , 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价格大概在50元/吨左右 , 价格仍会继续调控上涨 , 这就意味着定价上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 现在我们主要还是着重于扩大市场覆盖率 , 以及丰富交易的品种和方式上面 。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实施推进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实施可以很好的有助于增加碳汇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 当然 , 这也有助于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 所以 , 积极植树造林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 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创新是资源得以循环利用的基础 , 它拥有成本低、效益高、减排效果明显和安全等优势 。 中国将在之后大力的推广一些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 。

碳市场本质是金融市场在碳市场正式上线之前 , 中国已经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试点运行了一段时间 。 截止至去年年底 , 中国试运行的碳市场现货交易就已经累计成交了4.45亿吨CO2e , 成交额达到了104.31亿元 。 截止至今年的6月份 , 成交均价位居首位的北京 , 其碳市场中各类碳排放产品累计成交了6874万吨 , 成交额达到了19.74亿元 。

可以看出 , 碳不仅仅是资产 , 还是一个有着金融属性的资产 。 碳交易的市场的存在就是让它和它的衍生品的各种金融交易有平台和空间得以施展 。 想要实现减少碳排放 , 少不了绿色金融的助力 。 与此同时 , 金融的支持也会让碳资产的金融属性发挥得更快、更好 , 才能刺激更多的资本参与进来 , 从而真正实现全国范围的碳中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