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一次灭鼠80吨,邱满囤为何被专家炮轰跌落神坛?秘方至死都不公开( 三 )


他们大都是向出资合作生产 , 或者是希望邱满囤能够将鼠药配方售卖 , 以达到垄断的目的 。
然而邱满囤并没有那么做 , 作为河北省第一个受到世界各地关注的民营企业 。
不仅需要带动地方经济 , 还需要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 , 更重要的是 , 这是邱满囤毕生的心血 , 他断不会因利舍弃 。
外国人参观邱氏鼠药厂如此 , 邱满囤的鼠药事业 , 便出现了不可逆转的动摇 , 一时间各大媒体争先报道 , 呼吁抵制“邱氏鼠药” 。
直到1992年 , 邱氏鼠药厂投入使用还不足两年 , 就遭到了权威专家的致命性打击 。
“禁止使用邱氏鼠药”、“邱氏鼠药含有致命因素”、“坚持科学灭鼠不动摇” , 等文章不绝于耳 。
不仅如此 , 《中国乡镇企业报》还率先发表了五位专家的“科学捕鼠”文章 , 以至于导致 , 全国5大省份公开禁销“邱氏鼠药” 。
而年近60岁的邱满囤 , 至此迎来事业滑铁卢 , 他一时气愤难消 , 便一纸状书 , 将5位专家告到海淀区法院 。
《中国日报》海外版报道抵制“邱氏鼠药”令人兴奋的是 , 以一对五的局面 , 最终判定邱满囤胜诉 , 可即便如此 , “邱氏鼠药”还是受到了严厉的冲击 。
要知道 , 这一次抵制“邱氏鼠药的” , 可是科研机构 , 如果判定邱满囤胜诉 , 这某种程度上质疑了科学部门的严谨性 。
于是国内当时就邱满囤胜诉一事 , 在科学界引发了一场关于“维护科学尊严”的激烈讨论 。
真是不怕对手有“谋略” , 就怕对手懂“科学” , 这一场来自普通农民与科学层面之间的“较量” 。
于本笔者而言 , 双方皆有过之 , 其一 , “邱氏鼠药”解决了新中国前期的鼠患问题 , 功劳尚在 。
“科学”与“农民”之争其二 , “邱氏鼠药”荣获两省的“科学技术鉴定” , 并获得“科技成果鉴定书” , 具备生产的条件 。
其三 , 科学界推崇的“科学捕鼠”并不全无道理 , 毕竟鼠药作为危险药品 , 的确要避免滥用的现象 。
其四 , 笔者认为“科学的尊严”不在于他人的质疑 , 而在于指出“鼠药”短板之余 , 应给予先进方法改良 。
毕竟这是我国本土普通农民智慧的结晶 , 能走向全国乃至吸引整个世界的目光 , 实属不易 。
盛极一时的邱满囤可话虽如此 , 邱满囤该走的路 , 一步也少不得 , 单凭“有危害成分”、“不够科学治理” , 这两条就足以断了前程 。
以至于在1995年 , 5位专家的上诉胜利 , 致使国家层面直接出手拦截 , 第一代“邱氏鼠药”正式落下帷幕 。
可是邱满囤不是个知难而退的人 , 自知有不足之处 , 遂离开公众视野 , 潜心研究“新作” 。
只是邱满囤的潜心研制之路 , 并不顺利 , 一方面是社会上不断出现的质疑之声 。
一方面还有网络上的 , 一篇名为《恶之花》的文章 , 恰枪带棒 , 含沙射影地将其名字与军阀、卖国贼等人联系在一起 。
邱满囤重操旧业邱满囤纵然有万般委屈 , 却也只能通过法律手段 , 来维护自己的名声 , 好在邱满囤胜诉 , 如此便有了动力潜心研究 。
终于在2004年 , “灭鼠大王”邱满囤 , 又带着他的旷世奇作“邱氏粘鼠板”重归大众视野 。
这一次他选择低调地复出 , 并在老家省会石家庄 , 召开产品展销会 , 会议上邱满囤亲自展示了 , 粘板捕鼠的技巧与成果 。
果不其然 , 他还是那个实至名归的“捕鼠大王” , 只是这一次的捕鼠作品 , 再也没有任何“危险成分”与“不科学治鼠”的隐患 。
邱满囤研制的“粘鼠板”如此 , 邱满囤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 , 再一次开创了“邱氏治鼠”的新世界 。
至于第一代“邱氏鼠药” , 早在遭遇抵制之后 , 便已被邱满囤加工改良 , 以全新的配方流入市面 。
当然 , 一件新的“作品”问世 , 必定是基于原本的创作之上 , 新一代的“邱氏鼠药”依旧保持着强大的诱鼠能力 。
而有危害的成分 , 也已被邱满囤换成低毒性的“抗凝血”药 , 这种药 , 在临床上还被用于治疗人类的血液疾病 。
之所以使用这种成分 , 是因为老鼠在吃了含有“抗凝血”的鼠药之后 , 会饥渴难忍 , 最终会死在水边或者找水的路上 。
邱满囤成功演示“粘鼠板”进而避免人们在自己的衣柜 , 或者犄角旮旯里与之“碰面” , 不得不说 , 这的确是个考虑“民生”的改良 。
时至2018年 , 邱满囤作为“治鼠大王” , 更新了一代又一代的捕鼠药品与器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