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懒蚂蚁效应”:越勤奋,越平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个人的思考深度 , 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进化生物研究小组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
他们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进行追踪 , 以观察它们的分工情况 。
结果发现 , 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快 , 清理蚁穴、搬运食物、照顾幼蚁 , 几乎没有停歇 。
然而 , 有少部分蚂蚁却无所事事 , 终日在蚁群周围东张西望 , 从不工作 。
生物学家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 , 并在它们身上做了标记 。
有趣的是 , 当研究小组断绝掉蚁群的食物来源时 , 那些勤快的蚂蚁立马乱成了一团 。
而“懒蚂蚁”们则不慌不忙 , 带领蚁群向新的食物源转移 。
原来懒蚂蚁们不是懒 , 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上 。
它们看起来游手好闲 , 但脑子里没有停止过思考 , 这就是著名的“懒蚂蚁效应” 。
刚毕业那年 , 他和一个同学一起进入了同一家公司实习 。
为了给老板留下好印象 , 他每天第一个到公司 , 最后一个离开 。 实习期间 , 他几乎每天加班到12点 。
而他的那位同学 , 每天掐着点来 , 又掐着点走 。
两个月后 , 公司考核转正 , 他本来以为自己稳了 。
结果 , 他没能转正 , 而他的同学却成功留在了那家公司 。
他很气愤 , 发了一条朋友圈吐槽:“60天的勤奋努力 , 不过是个笑话!”
所在部门的领导看到后 , 发给了他两份业务报告 , 一份是他的 , 一份是那位同学的 。
他的那份报告 , 密密麻麻几千字 , 内容却中规中矩 。
与之相比 , 另一份报告 , 虽然只有千余字 , 但是逻辑清晰 , 重点突出 , 让人一目了然 。
最重要的是 , 在战略分析那一栏 , 他只草草提了一句 , 而他同学却浓墨重彩、深入浅出地指出了公司的优势劣势以及市场中潜藏的机会与风险 。
原来 , 在他为琐事忙到脚不沾地的时候 , 他的同学已经把策略层面的问题研究透彻了 。
豆瓣上 , 有个叫“杀死伪勤奋”的小组 , 里面有这样一句特别扎心的话:
“机械式努力的背后 , 不过是一种肌肉的习惯性运动 。 这看起来是勤奋 , 其实是脑子的偷懒 。 ”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 , 不是努力的程度 , 而是思维的深度 。
没有深度思考 , 所有勤奋都是白搭 。
就像我的那位学长 , 他被自己表面的努力麻痹住了 , 将勤奋肤浅地理解为“每天工作到12点以后” , 而忽略了思维上的精进 。
直到最后才发现 , 自己不过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 , 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
在加利福利亚的一个小镇上 , 住着一个爱好写作的年轻人 。
他每天笔耕不辍 , 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说家 。
但是他写出来的小说却总是滞销 , 无人欣赏 。
他很苦恼 , 就去教堂问神父:“请您告诉我 , 为什么我夜以继日地写作 , 但是作品却没有任何进步呢?”
神父没有直接回答 , 而是反问:“你早上都在做些什么?”
他有点不解说:“我在写小说 。 ”
神父又问:“那么上午呢?”
他答道:“也在写小说 。 ”
神父继续问:“下午呢?”
听到这话 , 年轻人有点不耐烦:“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 , 其余时间都在写小说 。 ”
“那你什么时候在思考呢?”
看着丝毫不知道自己问题在哪儿的年轻人 , 神父耐心道:
“你所谓的勤奋 , 不过是重复且长时间的无尽忙碌 , 并没有什么难的 。 只要条件具备 , 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 。 难的是思考 , 没有思考 , 你的小说就没有灵魂;没有思考 , 你的勤奋就没有意义 。 ”推荐阅读
- 老虎作为“百兽之王”,凶猛威武,为何交配时间却不超过1分钟?
- “男孩失踪案”始末:七个孩子共同守护的死亡秘密,竟是弥天大谎
- 真的存在“布罗肯幽灵”吗?那个隐藏在云雾中的巨人,到底是谁?
- 考古发现6000年前的“12吨粮食”,够“河姆渡人”吃好几年,却引出一段笑谈
- 重大成就!我国首颗陆地探测卫星升空,印度人惊叹:真是不可思议
- 百万奔驰停在消防通道,一顿饭后被射成“刺猬”,网友:射得好
- 泰王女儿过春节太隆重,穿大红色汉服惊艳皇宫,下跪侍卫换上唐装
- 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突破性的“细胞流体”技术可能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 “九星连珠”后地球会怎样?科学家已测出时间,距上次刚好1000年
- 真棒!除夕夜最感人的瞬间,小女孩陪消防员爸爸一起站岗,网友“备孕生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