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世界上最懒的鱼是什么?
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鮣(yìn)鱼 , 也叫吸盘鱼 。
这种鱼乍一看很怪异 , 身上有一个扁平的“鞋印” , 而且很难分辨它的“鞋印”是长在背上还是肚子上 。
事实上 , “鞋印”就是鮣鱼的吸盘 , 吸盘是长在鱼背上的 , 就好像鱼被踩了一脚 。
鮣鱼最大的爱好 , 就是用吸盘吸附在其他东西上 , 到处“旅行” , 吸附的对象 , 包括鲨鱼、鲸鱼、翻车鱼等大型海洋生物 , 同时也包括船只 。
鮣鱼的目的很简单 , 它不擅长游泳 , 就用吸盘搭乘免费的“交通工具” , 到食物丰富的地方 , 便“下车”饱餐一顿 , 然后再物色下一个“交通工具” , 或者长时间跟着鲨鱼这样的生物 , 捡大鱼吃剩的食物为生 。
鮣鱼真的这么懒吗?并不这么认为 。
其实 , 鮣鱼只是很聪明地搭乘了合适的交通工具 , 它依然要依靠自己寻找食物 , 而它“欺负”的也是其他物种的生物 。
而有一种鱼 , 不仅“欺负”同类 , 而且就喜欢坑自己人 , 对象就是自己的配偶 , 是出了名的“软饭王” 。
它叫雄性鮟鱇(ān kāng)鱼 , 一种吃喝都靠“配偶”供给 , 牢牢黏在雌性身上的深海鱼 。
长得丑 , 还不起眼的雄性鮟鱇鱼
鮟鱇鱼 , 称呼很多 , 琵琶鱼、蛤蟆鱼、海蛤蟆等等 。 凭这些俗称 , 就可以知道鮟鱇鱼的外形并不讨喜 。
种类很多 , 外形各不相同 , 但“丑”是通用指标 。
作为底栖性鱼类 , 常年生活在深海中 , 没有什么光线 , 黑漆漆的 , 因此外形也是“随便长长”的 , 反正也看不见 。
若将其拿到光线下仔细端详 , 就会发现 , 丑得名副其实 。
通体灰褐色 , 有的也呈深棕色 , 还长着各种斑点 , 种类不同体长也各不相同 , 一般只有45cm , 最长的也能长到2米 。
身体扁平 , 头大 , 下巴外凸 , 一张大嘴里有很多锋利的牙齿 , 和蛤蟆确实有些相似 。
在深海中 , 鮟鱇鱼有自己的捕食技巧 。
脑袋上有一个类似“钓竿”的突起 , 会发光 。 在漆黑的环境中 , 鮟鱇鱼会亮起“灯笼灯” , 用来吸引其他小鱼 , 当鱼好奇靠近后 , 就会发现 , “小灯笼”后面藏着一张“血盆大口” , 此时小鱼想跑 , 为时已晚 。
但以上这些特征 , 只适用于雌鱼 , 雄性鮟鱇鱼则是另一种存在 。
一开始研究鮟鱇鱼的时候 , 科学家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 那就是检测的样本都是雌性 , 有的雌性鮟鱇鱼身上还有几条小鱼 , 但没有发现雄性 。
雄性究竟去哪里了呢?
到1924年 , 科学家经过解剖才发现 , 这些小鱼并不是鮟鱇鱼的孩子 , 而是雄性鮟鱇鱼 。
雄性鮟鱇鱼的尺寸 , 迷你到难以想象 。
之前发现的雄性鮟鱇鱼 , 只有6-7毫米长 , 而有的只有几厘米长 , 和几十厘米或者一两米的雌性来说 , 差距很大 。
一出生后 , 雄性和雌性的生活目标就不同 。 雌性开始朝着大嘴大体型发展 , 为捕猎而准备 , 而雄性 , 根本不需要变身 。
它只需要跟着信息素去追逐雌性 , 寻找自己的爱情 。
一旦确定对象后 , 雄性就会用牙齿咬住雌性身体 , 慢慢地 , 皮肤和血管就会融合 , 直到成为雌鱼身体的一部分 。
至此之后 , 雄鱼不需要再为食物烦恼 , 可以直接从雌鱼体内获取营养 , 也不再随波逐流 , 安安心心依附在雌鱼身上 , 唯一需要出力的是 , 到繁殖季节 , 提供精子即可 。
此时的雄鱼还是活着的 , 只是身体的大部分器官都会退化萎缩 , 只有生殖器官是有用的 。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
鮟鱇鱼的配对不一定是“一夫一妻制”的 , 一条雌性鮟鱇鱼可能承载着多条雄性 , 最多可以有8条 。
最后
值得注意的是 , 并不是所有的雄性鮟鱇鱼都是“软饭王” , 除了繁殖季节 , 有的也是自由的 , 靠自己捕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