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国产汽水“斗汽”登热搜背后,冰峰、北冰洋们成于情怀也碍于情怀
文|螳螂观察
作者| 青月
不知道由谁而起,前几天一个#只有本地人才会喝的汽水#的话题登上了热搜。这个话题短时间内在微博炸开了锅,成为继甜粽咸粽后,又一场城市荣誉之争。
在博主和其他网友们的热情互动下,作为主角的国产汽水品牌们也都按捺不住,纷纷下场迎战:用当地方言“放狠话”,展示自己产品的特色和文化。
比如,西安冰峰声称“么麻达!小小斗汽不在话下”“直接封顶,嫽扎咧”;武汉汉口二厂“铆其搞,蛮扎实”;重庆天府可乐“斗是吆不倒台”。
文章插图
(图源:微博)
品牌亲自下场后,话题变得更加热闹。#只有本地人才会喝的汽水#话题达到3.2亿阅读,登上热搜第二,老字号品牌们又一次唤回大家有关于汽水的家乡回忆。
而由北向南,从北京北冰洋、西安冰峰、武汉滨江,再到广州亚洲。每个品牌依托城市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一份味道,共同拼出一幅国产汽水的城市版图。
如今,这些见证时代发展的汽水,如北冰洋、冰峰已经开始奔向资本市场。它们跳出城市并加速向全国展示,几十年前最时髦的汽水是什么样。
国产汽水的城市版图,是一幅“情怀”地图
早在清朝末年,掌握全球海运贸易的荷兰人就将汽水带入中国市场,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时髦饮品。售价昂贵的进口汽水,刺激了这些更实惠的国产汽水诞生。
以北京北冰洋为例,“螳螂财经”从北京物价局1989年的一则通知里找到:
“去年7月放开了复合纸软包装和易拉罐饮料价格以后,价格不断上涨。”
“如北冰洋食品公司生产的(355ml)罐装饮料已由放开前每听零售价1.30元涨到2.15元,上涨65%;市粮油进出口公司饮料厂生产的(355ml)罐装可口可乐每听零售价由1.90元涨到3.50元,上涨84%。”
在那个年代,北冰洋汽水无论是提价后或者提价前,在寻常百姓眼中,性价比至少比外国品牌来的更高。
文章插图
尽管国产汽水对于普通人来说仍然不算便宜,可丝毫也不影响市场需求的火爆。上世纪60年代,北京普通工人的月薪也才40块钱,而北冰洋当年的销售利润已达到近880万。对比下来,北冰洋的年销售额甚至是可以媲美现在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成就。
抛开市场需求火爆,北冰洋汽水之所以能成为北京人的“情怀”,最关键在于它已经融入北京人的生活,在北京人的心里扎了根。而真正生活过来的人,很难不去感谢和感受过去的生活,这就是“情怀”。
第一届春晚,当时下面坐的全是演员,每个人的面前都摆了一瓶北冰洋。北冰洋瞬间红遍了大街小巷,外地人去北京旅行,都得手握一瓶北冰洋来张合影照片。
北冰洋是一款纯正的果汁汽水,加入新鲜研磨的桔酱和从桔子皮里提取的桔油。要是仔细看,北冰洋的汁是浊的,轻微晃动后固体会上浮后下沉。
也因此,但凡买北冰洋的一定会对着瓶子找沉着物,而小卖铺会在空玻璃瓶上寻摸“北冰洋”三个凸字,没有的就不能用瓶子换押金。“北冰洋才有真东西”,这是大家对这款汽水的最高评价。
北冰洋汽水在那个年代,牢牢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值得回忆的东西。当年汽水厂的灌装工艺都不太好,再加上运输不方便,汽水厂都是以地头蛇的形式存在,各地也出现自己的汽水巨头。
由于地域界限和地方文化不同,各地生产的汽水代表着不同的生活。对于武汉人而言,“二厂”的橘子汽水、荔枝汽水能帮他们短暂远离夏天“火炉”的煎熬,这个印象是最深刻的。
在没有空调、风扇的夏天,无数70和80后小时候都曾经跟着爸妈在“二厂”门口排长队买汽水,一瓶子灌下去,体验前所未有的清凉。在70、80后的眼中,汽水这个生活的细枝末节里,藏着“太过市井”的武汉人情怀。
只是经历了几十年的辉煌,随着大量外来品牌的进入,国产汽水受到了巨大冲击。百事和可口可乐收购了北京北冰洋、天津山海关、广州亚洲汽水、重庆天府可乐,沈阳八王寺等等品牌,国内的碳酸饮料市场几近垄断。
这场冲击中的唯一幸存者,是持续经营了超70年的是西安冰峰饮料,前段时间正式递交了招股书,拟在深市主板上市。
相比之下,在当年失去经营权的北冰洋,就没那么幸运了。2007年,经过长期艰难的谈判,北冰洋的经营权才以“4年内不得以北冰洋品牌生产任何碳酸饮料”为条件,从百事收回。
推荐阅读
- 2022年,国产综艺要教年轻人谈恋爱?
- 综艺盘点:国产推理型综艺天花板全聚焦
- 20位行业大佬齐议“爆款难题”,国产原创综艺怎么破?
- 大型国产创新节目里那些真实感爆棚的真人秀节目
- 国产版《乐高大师》平淡收官,为啥引进国综总是“差口气”
- 国产综艺迎来“大结局”
- 播放量破亿、351万人同时追更!8.7分国产鲜肉片,馋到流口水
- 国产顶配 | 没想到《快乐大本营》连个告别都没有…
- 又一中国产品走红!在海外遭民众排队“疯抢”,价格高达1600美元
- 第一次(应该也是最后一次)看国产青春如此毁三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