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 如果在喜马拉雅山开一个50公里的口子,会发生什么事?( 二 )


那么水从哪里来呢?印度洋的季风暖流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要知道 , 南亚次大陆之所以有着湿润多雨的气候 , 就是因为印度洋季风来带的水汽 。 如果我们能把这股暖流给引过来 , 降雨也就不愁了 , 水自然也就有了 。
但是喜马拉雅山脉这个世界屋脊的存在 , 挡住了印度洋飘来的暖流 , 水汽爬到半山腰就再也上不去了 , 只能是停在那里 , 最终化成雨水落下来 。
也使得南坡的乞拉朋齐成为了世界雨都 , 年降雨量是世界之最 , 被誉为世界雨极 。 而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 , 因为无法得到暖湿润气流的滋润 , 环境是比较恶劣了 。
不过 , 喜马拉雅山脉也并没有将完全暖湿气流完全阻隔 。 因为喜马拉雅山脉并不是一堵密不透风的墙 , 有些地方是存在着缺口的 。
比如说喜马拉雅五大沟 , 他们的海拔都不高 , 印度洋的暖流可以顺着“缺口”流进来 , 从而对周围的环境形成影响 。 所以我们看到 , 这些地方往往气候环境都是比较不错的 , 湿润多雨 , 生机勃勃 。
所以如果给喜马拉雅山脉开个大口子 , 从而形成一个针对性的水汽通道 , 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能够引入青藏高原 , 必将大大改变整个西部的生态环境 。 事实上 , 关于这种通过云层水汽的异地调动 , 来改变环境气候的构想 ,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了 , 当时还有个非常大气的名字 , 叫做“工程气象学” 。
而关于利用引入印度洋暖湿水汽来改变西北气候的想法 , 也时长有科学家提出 , 在学界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 所以牟其中能够提出这样一个大胆想法 , 也就不足为奇了 。
但是 , 这么多年过去了 , 这个说法几乎从未被正经的搬到台面上进行讨论 , 更不要说去搞工程实践了 。 没办法 , 这项工程的可行性太低了 。
首先 , 工程的施工难度太大了 , 成本也很高 。 你得知道 , 喜马拉雅山脉不是简单的一堵墙 , 其乃是一座山脉 , 其间山峰无数 , 一道接着一道 , 最窄的地方也有200千米 。 这几乎就相当于要给一堵200千米厚的墙开口子 , 还得要开50公里宽 , 而且还得是在高原上挖石头 , 想想那得是多大的一个工程?别说去开口子了 , 修条路都够呛 。
其次 , 即便是开了口子 , 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也不一定过得来 。 因为阻挡印度洋暖湿气流不仅仅是喜马拉雅山脉 , 青藏高原也可以做到 。 要知道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 有着“世界屋脊”之称 。
而印度洋的水汽随着海拔的上升 , 暖湿效果便会逐渐降低 , 到了青藏高原这个海拔高度 , 估计也下不了多少雨了 。 除了劳民伤财以外 , 起不到丝毫的作用 。 除非把青藏高原再给削平两千米 , 那还有点谱 。 不过这个工程难度嘛 , 可要比给喜马拉山脉开口子大多了 。
最后 , 即便是以上的问题都能解决 , 印度洋的水汽成功突破喜马拉雅山脉 , 让青藏高原有了万亩良田 , 给大西北变成了鱼米之乡 。 但是负面影响也会随之而来 , 由于降水量增加和雪山融化的影响 , 届时我国各大干流的水量肯定会增加 , 稍有不慎就会巨大的洪涝灾害 。
就如同葛大爷在电影中说的那样:青藏高原是富了 , 但是下面的二十几个省全泡水里了 。 很明显 , 这样的后果 , 肯定是我们当前无法承受的 。 类似的负面影响还有不少 , 甚至很可能会影响整个环境生态系统的均衡和稳定性 , 随之产生无法预料的灾难性后果 。
【喜马拉雅山|如果在喜马拉雅山开一个50公里的口子,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总的来说 , 把喜马拉雅山开个口子这样的想法 , 只是天方夜谭罢了 。 虽说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 , 但是可行性太差 , 根本不现实 , 当前仅仅还只是停留在“吹牛”阶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