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 我国猪伪狂犬病的感染压力依然很大( 二 )


哈兽研研究团队首次提出PRV存在两个基因型(G1、G2) , 我国流行的为基因2型 。 基于gB、gC、gD 、gE等基因的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 , 欧美分离株可归为一大分支 , 为基因Ⅰ型 , 中国分离株与韩国分离株可归为另一大分支 , 为基因Ⅱ型;而基因Ⅱ型又分为2个小分支 , 2010年前分离的毒株与MinA株和Ea 株为代表的亲缘关系较近 , 处于同一小的分支中 , 为经典毒株;2012年以后分离的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较近 , 与以MinA株和Ea 株为代表的亲缘关系较远 , 处于另一分支中 , 为伪狂犬变异毒株 。
图3 伪狂犬gC基因序列分析
2.3 新型伪狂犬爆发流行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2011年以来新型伪狂犬病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伪狂犬病毒发生了变异 , 毒力明显增强 。
(2)经典毒株疫苗产生保护力下降 , 原有效价标准的疫苗所产生保护力不足以抵抗强毒的入侵 。
(3)免疫程序不合理 , 免疫频次不够 。
(4)猪群gE阳性率居高不下 , 环境病毒污染面广 ,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猪群波动 。
(5)免疫抑制因素广泛存在加重疫情严重程度 。
针对以上原因 , 要想提高猪伪狂犬病疫苗的保护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疫苗效价 , 经典毒株效价一般要≥106.3TCID50才有更好的保护 。
(2)适当提高伪狂犬疫苗的免疫频次 , 生产种猪1年普免4次;仔猪1-2日龄喷鼻免疫 , 40-50日龄肌注免疫 , 80日龄左右加强免疫;后备猪配种前免疫2次 。
(3)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和生产流程管理 。
(4)加快变异毒株伪狂犬病疫苗的研究和应用 。 变异毒株疫苗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更高的保护效果 , 是猪场伪狂犬病净化的首选 。 华派生物集团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田志军研究团队合作的变异伪狂犬5基因缺失疫苗(TP株)的研制工作进展顺利 , 预计明年正式上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