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 数百名科学家搞出的“断代工程”,为何普遍不被国际社会接受?


夏朝 数百名科学家搞出的“断代工程”,为何普遍不被国际社会接受?
文章图片

夏朝 数百名科学家搞出的“断代工程”,为何普遍不被国际社会接受?
文章图片

夏朝 数百名科学家搞出的“断代工程”,为何普遍不被国际社会接受?

历史的存在必然会伴随着争议 ,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 以悠久且璀璨的中华文明而著称于世 。 可当国人已经习惯将其称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时 , 却也略有不恰当之处 。
其原因就在于伴随着对历史有更多的了解和认知 , 由于缺少考古发掘的实证佐证以及缺乏真实的文字记载 , 所以有关“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其实也只是在国内传称而已 , 国际社会上对此并不完全认同 , 甚至就连国内的某些学者也都发起了质疑 。
而这些质疑也并非针对四面八方 , 主要都聚集在了“夏朝”这一特殊节点 。 以我们所接受的教育 , 夏朝就是我国首个奴隶制国家 , 也常常被称作是中国文明社会的开端 。 而且一直被国人奉为历史圣书的《史记》中确实也有关于夏朝存在的记载 。
但以当年司马迁对于时代的考古方式和技术手段来看 , 自然与当代社会无法相比较 。 而在史记记述中 , 司马迁确实也仅仅记录了夏商周各王的世系 , 又没有提及准确的在位年代 。 如此一来就有一种质疑声称 , 其实司马迁记载的夏朝也来自于民间的传说和神话 。
其实对于公元前481年也就是共和元年前的历史 , 国人所了解的社会形态也都充满了神话色彩 , 所以关于中国常说的5000年文明却只记录了3000年的历史 。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让中华文明处于尴尬之地 , 所以在1995年时 , 原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曾邀请北京地区的多个学者共同召开了学术座谈会 , 也是在那场会议中我国首度提出有关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伟大设想 。
自那场会议上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被正式提出 , 中国的各个学者就摩拳擦掌 , 跃跃欲试 。 次年此工作正式开展 , 工作目标就是确定中国夏商周三代的具体年份并寻找切实依据和理论证据 。
对于此工程 , 我国共设置9个课题与44个专题 , 而且还调集了国内考古学、地理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多领域的数百名杰出学者 。 一直到2000年9月份 , 原国家科委才公布关于夏商周年表 , 也算是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了阶段性成果 。
在这份成果中标注 , 推定夏王朝起始于公元前2070年 , 终于公元前1600年 , 此外在结论中还对商周时期的多个大型历史事件作出了断代标注 。
本以为这份结论能够为中国5000年历史正名 , 但没想到此结论也引发了广大外国学者的质疑 。 有些国外人士提出关于此断代工程其实蕴藏着深厚的政治背景 , 认为是中国政府借此时机大搞民族主义 , 除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对于此工程存在的“学术道德”问题产生怀疑 。 并在2000年至2003年展开三次辩论 , 还有已经从斯坦福退休多年的老教授公开发表文章断言称 , 整个国际学术界都将这份断代结论报告撕成碎片 。
事实上 , 这些外国学者的质疑也并非毫无缘由 , 他们对于这份断代结论的批评和怀疑主要源于以下几大方面 , 首先就是夏商周的断代年份皆为整数年 , 比如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对于这种确切的研究问题全都清一色的“整数”难免会有不严谨之处 。
此外还有一项质疑就在于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夏朝 。 第3项质疑就来源于夏朝的开国君主究竟是谁?如果说是禹 , 那么他又有怎样的准确身份?第4点质疑就是有关对断代纪年的检测方式 , 我国专家组在断代工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分别为碳14测年、天文测年和树轮测年 , 但这些测量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和缺憾之处 。
比如使用碳14测年可能要比实际的年代更晚 , 因为它的数值仅能起到一种参考作用 。 而至于天文测年则会受到所处位置和观测位置的影响 , 而且因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问题这种测量方法虽具备一定的科学效果 , 但是也存在较大的误差 。 至于树轮测年虽说准确性更强 , 但是它也只能测算200年左右的日期 , 若要计算上千年的日期 , 还需要与碳14结合 。
【夏朝|数百名科学家搞出的“断代工程”,为何普遍不被国际社会接受?】也正因为如此 , 所以关于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引发了国外的猜测与质疑 , 不过虽说对这项工作并没有明确的解答 , 可这样的高规格的计史工程以及涉及各领域的广泛学术讨论仍然对普史、考古具有无可取代的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