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 日本“胚胎”实验,培育新人种,是科学进步还是道德沦丧?( 二 )


中内教授的实验如果成功 , 对解决供需差距 , 和打击与器官有关的交易等方面会有很大的贡献 。 虽然实验预期目的是好的 , 但关于伦理方面的问题还是有所顾虑 , 万一杂交出来的生物高度类人怎么办?尤其是它的大脑获得人类大脑功能 , 具备人类认知功能 , 那事情将朝着不可预料的方向发展 。 对此中内教授表示 , 他会实时密切监测实验胚胎 , 一旦发现其大脑含有30%以上的人类细胞 , 将可能终止它的生长发育 , 即使这样的实验胚胎“出生” , 最长也只会观察2年 。
并且实验中会有目的地引导人类细胞在动物体内的去向 , 比如 , 如果需要的是胰腺 , 那实验人员就会通过基因技术 , 让实验动物胚胎只长出人类的胰腺 , 却不会影响该动物其他方面的生长发育 。 而这一点在前面说的大小鼠实验中已经实现 。 虽然中内教授给出了应对的方法 , 但人们对与人有关的杂交实验还是存在疑虑 , 比如基因突变、病毒变异之类的 , 担心杂交出什么高智商的新物种 , 打倒人类统治世界 。 其实说到这个问题 , 就涉及到了现在科学界存在争议的 , 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创造论两种学说 。
进化VS创造
生物进化论相信不用老崔多说 , 大家都知道 。 而生物创造论又是怎么回事呢?老飒前面提到类人猿与人类的基因相似性并不是唯一的 , 地球上大部分的动物甚至是植物都存在基因相似性 。 基于此 , 有人提出 , 地球生物会不会都是被某些相似的原材料 , 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之类的手段 , 而创造出来的呢?就像构建一栋建筑 , 不管是居民楼还是商用楼 , 是高楼大厦还是四合院 , 多多少少都有相似的建筑原材料一样 。
人类可能并不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 不止是因为世界各地都有猿猴进化的断代情况 , 有人认为人类比类人猿少2条染色体也佐证了 , 类人猿并不是人类祖先的观点 。 且对比二者的染色体 , 会发现人类和黑猩猩的染色体结构和信息也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 支持进化论的学者 , 对此给出了解释 , 他们认为人类之所以比类人猿少2条染色体 , 是因为在进化中某些染色体融合 , 4条融合成了2条 。 所以类人猿有48条染色体 , 而人类只有46条 。
其实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 , 就比如我们熟悉的唐氏综合征 。 唐氏综合征的人就是21号染色体多出了一条 , 一共有47条染色体 。 对于创造论者提出的 , 人类和类人猿的染色体数量差异 , 是进化论无法逾越的鸿沟这种说法 , 进化论者给出的解释是 , 染色体数量其实并没有他们认为的那么重要 。 染色体只是基因的载体 , 重要的不是染色体的数量 , 而是它承载的遗传信息 。 我国科学家就创造过一种酵母 , 人工把它原本的16条染色体 , 合成了一条 。
而这种酵母不论在基因总量上 , 还是功能表达上都与野生的同类酵母没有区别 。 人类中除了唐氏综合征人群多1条染色体 , 也有融合后不足46条染色体的现象 。 这种人群被学界称为罗伯逊易位人群 。 他们虽然染色体较常人少一条只有45条 , 但主要遗传物质并没有缺少 , 所以在智力体型等方面都与常人无异 , 外在根本看不出区别 , 所以很多携带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少一条染色体 。 但携带罗伯逊易位的人在与正常人结婚后 , 由于染色体数量的差异 , 会存在难以孕育下一代的情况 , 普遍存在流产现象 。
不过如果夫妻两都是罗伯逊易位携带者 , 则不会出现孕育困难的情况 , 但他们的孩子则会只有44条染色体 。 这样的案例是真实存在的 , 这个只有44条染色体的男子身体各方面指标与常人无异 , 也不存在生殖隔离 , 只是像一般罗伯逊易位携带者一样存在生育困难 。 但如果他遇到一个同样只有44条染色体的女孩结婚 , 这样的染色体排列方式将遗传下去 。 如果这种遗传数量扩大 , 那就会形成一个新的人种 。 不过显然这是需要故意选择才可以的 , 毕竟罗伯逊易位携带者通常不知道自己少染色体 。
所以 , 有进化论者推测 , 人类可能就是这种染色体数量变异的类人猿发展壮大而来的 , 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创造说 。 不过老飒觉得即使人类是变异类人猿发展进化而来 , 与创造说观点也还是不冲突啊 , 因为谁知道这种有选择的变异类人猿结合是自然条件下发生的 , 还是像与人有关的杂交实验一样 , 有什么力量在幕后操纵呢?
你觉得人类是自然进化还是选择创造产生的呢?关注老飒 , 听脑洞故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