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 量子理论深入剖析:《三体》里为什么说“毁灭你,与你何干?”( 二 )


粒子2处的观测者可根据收到的变换信息对粒子X的状态进行还原操作(粒子2的量子态此时是粒子X的量子态的一种变换) , 从而还原出粒子X的原先量子态Φ , 即让粒子2变为原先粒子X的量子态Φ , 也就等于将粒子X传送到了粒子2所在的地方 。 这就是量子隐形传态的实例操作 , 并不是真正的将粒子X传送到了粒子2处 , 而是传送的量子态 , 从而在粒子2处还原出一个粒子X的副本 。
不过量子隐形传态有一个特点 , 那就是原先的粒子X的量子态Φ在被进行比对测量时会被完全破坏掉 , 这也正好吻合“量子不可克隆定理” 。 还有一点或许是很多读者不明白的地方 , 那就是看起来量子隐形传态似乎违背了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 。 事实并非如此 , 因为量子隐形传态传送的是未知量子态 , 即发送者并不知道所传送的粒子的全部状态信息 , 而是借助量子纠缠和测量坍缩效应的方式来实现量子态的传送的 , 所以并不违背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 。
实现人或物的超空间传送?明白了量子隐形传态的原理后 , 我们就可以进行超空间传送人或物了 。 怎么传送人或物呢?道理可以比葫芦画瓢 , 依照上面我们刚刚举例的传送粒子X的量子态Φ的方法 , 只是传送人或物需要比对测量的是亿万万的量子态 , 而不是简单的一个粒子的量子态 , 这当然不能用简单的粒子量子态的简单实验设备来实现 。 不过 , 基本原理却是不变的 。
假设需要将A地的某人某物 , 传送到B地去 。 那么就需要在A地和B地分别设有一罐处于量子纠缠态的量子集和(数量必须大于人或物本身的量子数) 。 可设A地的量子集和为A , B地的量子集和为B , A与B集和中的量子分别处于对应的纠缠态中 。 如果需要将人或物传送到B地去 , 就需要先将人或物进行量子扫描并被量子集和A比对测量 , 此过程会破坏掉人或物本身的所有量子态 , 同时也会通过量子纠缠作用于量子集和B中的量子态 , 通过复原机制的反演算 , 便可还原出原先的人或物的本来样子 。
量子理论阐释:毁灭你 , 与你何干!?至此 , 如果中间不出任何差错的话 , 原先的人或物 , 就会像跨空间般完美地从A地消失 , B地出现 , 仿佛被传送过来了一般 。 而事实上 , 我们知道 , 这种“传送”实则更像是克隆复制 , 将原先的销毁掉 , 又创造出来了一个副本而已 。 只是 , 当你被完美地“复制”出来出现在B地时 , 你并不会感到自己不是自己 , 尽管你其实已经不是自己了 , 因为你在被扫描测量的时候便已坍缩成了一堆废弃的粒子 。 毁灭你 , 与你何干!突然 , 感觉这句话用到此处简直再也恰当不过了 , 不是吗?
将原先的你给销毁了 , 然后通过量子纠缠的原理又复制出来一个你 , 对于又“重生”的你而言 , 根本不知道自己曾经被销毁过 , 也不知道现在的你早已不是原先的你 , 只当是自己还是自己 。 这不正是开篇前我们所要探讨分析的那句经典话语——毁灭你 , 与你何干——的最好解释吗?
毁灭你 , 与你何干?!嗯 , 听起来很有道理 , 如果结合“量子隐形传态”原理分析的话 。 但是 , 如果毁灭了“我” , 又没能完美地再创造出来“我”的话 , 那可就不能不说不相干了 。
量子隐形传态失败的可能后果:?(1)不毁灭“我” , 与“我”必相干!
凡事都有万一 , 宇宙法则也有例外 , 大自然规律只对遵循者有效 。
尽管量子隐形传态能给交通运输带来方便快捷 , 可以淘汰掉地球上所有的传统交通工具 , 但是 , 这种超空间的传送也可能会出差错 , 并不一定能保证每次都能完美地传输 , 就像普通交通工具也会发生交通事故一样 。
看过「星际迷航:下一代」的朋友 , 应该都记得两个一模一样大副瑞克的故事情节吧?在一次外出任务返回时 , 由于传送机出现问题而导致被传送的大副在被“传送”(复制)到飞船时 , 并没有销毁被传的原先版本大副 , 于是在后面的某一集便出现了两个大副相遇的情景故事 。 直到「深空九号」还出现了那位本该被销毁而因传送机故障未被销毁的那个大副 。
正因为机器的故障 , 导致原先的大副变成了“流浪者” , 失去了曾经拥有的几乎一切 , 副本的反而取代了原先的正位 , 致使「深空九号」时原先的大副因为迷失自我而陨于非命 。 或许 , 临终前 , 原先的大副一定扼腕愤慨:不毁灭我 , 与我却相干!为什么机器偏偏出现了故障?这给我这个N号大副造成了多大的麻烦 , 带来了多大的打击 , 知道不?既生N+1号大副 , 何留N号大副?唉 , 真是命运的捉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