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妈|家庭剧如何抓住观众痛点、实现情感共振?《亲爱的爸妈》做出示范

《亲爱的爸妈》不仅让观众在剧情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也对健康的家庭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示范,深具现实价值。
亲爱的爸妈|家庭剧如何抓住观众痛点、实现情感共振?《亲爱的爸妈》做出示范
文章插图
家庭剧向来是国产剧的常青树,优质作品更是备受观众青睐,就像最近在 北京卫视和 腾讯视频、 爱奇艺播出的 《亲爱的爸妈》,自开演以来关注度和讨论度一直居高不下。
这是一部由闫妮、王砚辉等领衔主演的怀旧暖心轻喜剧,该剧讲述了柳碧云和江天怀这对再婚夫妻带着各自的儿女一起生活,既要面对事业上的种种挑战,也面临重组家庭中与子女各种矛盾困扰的故事。
《亲爱的爸妈》的吸引力有哪些? 视野上,在一个家庭里回望社会变迁; 设定上,聚焦特殊的亲情关系; 细节上,有充满烟火气的日常; 风格上,则是嬉笑怒骂、轻松幽默……这些都赋予了故事更多的生命力,也让观众获得了更多的温暖和治愈。
亲爱的爸妈|家庭剧如何抓住观众痛点、实现情感共振?《亲爱的爸妈》做出示范
文章插图
▍紧抓生活的贴近感,与观众零距离互动
作为一部“特殊”的年代家庭剧,《亲爱的爸妈》具备天然戏剧点,更何况是围绕一对夫妻和5个性格迥异的儿女展开,想想他们的相处过程,一定少不了“一地鸡毛”。但要想既有戏剧张力,又真切表现出贴近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剧中,柳碧云是一个有智慧的现代女性,面对继女的刁难,总是以退为进,冷静对待;第二任丈夫江天怀有责任心也有担当,在妻子和孩子中间充当粘合剂;江梅和江林则分别是孩子在面对继父母时两种态度的代表,前者叛逆任性,后者活泼可爱。可以说,他们的身影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直接的观感上,故事依托着每个角色的内心延展情节,以真实可感的人物塑造为抓手,用不乏人情味的镜头描绘生活琐事与家庭故事,在呈现一系列鲜活的生活场景、塑造不完美却朴实的人物个性中,瞬间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亲爱的爸妈|家庭剧如何抓住观众痛点、实现情感共振?《亲爱的爸妈》做出示范
文章插图
亲爱的爸妈|家庭剧如何抓住观众痛点、实现情感共振?《亲爱的爸妈》做出示范】而值得注意的是, 故事的内在线索是无血缘亲情关系的重建与养成。
其中,柳碧云、江梅这一对母女关系是显性叙事动力,二人从针锋相对到相互理解,这一过程不仅推进着剧情,也牵引出重组家庭中子女之间、子女与继父母之间相处的细微。比如,在李冰受欺负时,江梅用“怕被误会”作理由为其出头,面冷心热,为对方默默付出,充满真实感。
既注重以典型案例展示生活的美好,传递正能量,又不美化现实的无奈,比如揭示父母婚姻破裂对孩子内心的影响等,这种现实的真实性构成了该剧的价值支撑,也成为打动观众的核心来源。
亲爱的爸妈|家庭剧如何抓住观众痛点、实现情感共振?《亲爱的爸妈》做出示范
文章插图
可见, 《亲爱的爸妈》很好平衡了生活的“琐碎感”与艺术的“冲击力”,不仅还原了故事中的人物经历,让人感同身受,实现了情感的落地,也观照了当下大众在家庭中的情感状态,给予观众一份暖心的陪伴。
▍落点现实的治愈力,探讨健康家庭关系
《亲爱的爸妈》 一方面观察家庭中隐藏的温情、默契,敏锐捕捉生活中的美好,让观众会心一笑,画风温馨; 另一方面以重组家庭为核心载体,正视矛盾和纠葛,并由此探讨健康家庭关系养成问题,有强烈的现实指向性。事实上,这也正是该剧一大独特之处。
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可谓是重组家庭要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剧中,江梅为了表达不满,故意把继母挡在门外,这一情节不仅符合常理,其实也恰是双方一开始接触时的关系隐喻——抗拒、怕抢走自己的家人。面对这些刁难,柳碧云的做法颇为另类,既不是委曲求全,也没有剑拔弩张,而是适时退让,再把她的善意和关心释放在点滴相处中。
亲爱的爸妈|家庭剧如何抓住观众痛点、实现情感共振?《亲爱的爸妈》做出示范
文章插图
家中的男主人公江天怀同样有胸怀和智慧,在处理家庭内部矛盾时不会一味遮掩、息事宁人,也不会对孩子无条件地溺爱妥协。比如,江梅对继母的百般抵制时他会说,“你们妈妈已经走了,咱们这个家需要个女主人。”看到孤僻内向的继子李冰他会说,“你就把我当做一个朋友,常来家里玩儿。”
在平日的生活中,江天怀和柳碧云既有传统中国父母的殷殷舐犊情,也有现代家庭观念,拒绝一切为子女牺牲奉献的苦情式家长做法,遇事进行民主表决,倡导“尊重个体差异,夫妻间、父母及子女间、子女相互间都不能以情感绑架对方,逼对方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