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打非 独家 “煤电顶牛”矛盾再升级( 二 )


梁明亮也坦言 , 此前由于煤炭产能充裕 , 煤电矛盾尚有“周期”可言 , “但这次就是长期缺煤 , 煤炭企业‘咬’着高价 , 电厂基本是国有企业 , 不能停机 , 再贵也得买 。 ”
仍需政策治本
“若煤电厂全面、长期亏损 , 企业就面临破产的风险 。 ”梁明亮直言 , 为避免亏损乃至破产 , 煤电企业必然会设法少发电或者停机 , “最直接的影响便是缺电” 。
事实也的确如此 , 叶春指出:“以2020年11月为例 , 我国浙江、湖南的用电量增速分别为8.8%和9.1% , 而火电发电量增速仅为5.1%和2.4% , 供需明显错配 。 2021年以来 , 部分省市未进入迎峰度夏期就频繁出现拉闸限电现象 , 电力供应紧缺信号凸显 。 ”
不仅如此 , 冯永晟强调 , 煤电行业的生存窘境如果无法破解 , 也必将影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 进而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 “煤电是支撑新能源继续快速发展的主力资源 , 也是支持储能发展的战略资源 。 如果煤电因全面、长期亏损而过快、过度地退出 , 新能源又很难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 最终将严重制约新能源发展目标的达成 。 河还没过 , 就不要先拆桥 。 不但不要拆 , 还要把桥架到对岸 。 ”
叶泽认为 , 当前煤电企业的生存发展不取决于市场 , 仍取决于政策 。 “主管部门要基于市场经济规则 , 为煤电企业生存发展优化完善现行政策及市场体系和交易机制 。 当前的电力系统是离不开煤电的 , 主管部门不能对煤电行业的经营困难不管不顾 。 ”
评论 | 理顺价格机制才能消解煤电困境
文 | 本报评论员
继2008—2011年间煤电企业大面积亏损后 , 2017年至今煤电行业再陷泥潭 。 不同的是 , 一向“富裕”的京津唐地区煤电出现“发一度电、赔一毛钱”的情形还是首次 。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 煤电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电力系统的“压舱石”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离不开煤电企业的保驾护航 。 由此观之 , 煤电厂当下普遍存在的长期巨亏问题 , 相关主管部门绝不能置之不理 。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 , 谈到“高碳”的煤电 , 自然绕不开能源低碳转型的话题 。 近年来 , 我国能源结构大幅优化 , 成就斐然: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15年的12.1%提高到2019年的15.3% , 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十三五”以来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到全社会用电量增量的52.3% , 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力军;碳中和目标提出后 , 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更加势不可挡——截至7月底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2.7亿千瓦 , 其中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0.3亿千瓦 , 同比大增18.0% , 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
与非化石能源规模飙涨相对应的 , 是煤电装机占比的逐年下降 , 目前已降至50%以下 。 但能源转型不是简单的数学题 , 而是一个盘根错节、千头万绪的系统性课题 。 煤电比重的降低 , 绝不意味着煤电地位的下降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随着非化石能源装机的突飞猛进 , 煤电在当前电力系统中愈发不可或缺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近年来 , 煤电行业面临重重困难 , 内有燃料价格大幅上涨、利用小时巨幅下降、综合电价随市场交易持续下滑的压力 , 外有降碳催生的巨大环保压力 。 煤电行业如何定位和发展 , 已不只是煤电行业从业者自身需要关注的话题 , 更是关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重大难题 。
煤电在我国电力装机中比重最大 , 碳排放量也占据“大头” , 深度参与能源转型是势在必行的事 。 但煤电不仅是被改革的对象 , 更是改革的重要参与者 。
一方面 ,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现实需求决定了煤电行业必须“活下去” 。 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特点是“缺油少气铀不多 , 有水富煤多风光” , 特别是在目前原油对外依存度超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40%的背景下 , 煤炭是目前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不二选择 , 这也意味着煤电的关键地位短期内不可能动摇 。
另一方面 ,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也需要煤电行业“活得好” 。 “风光”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天性 , 如何安全、稳定并网是当前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最大的问题 。 在其他调峰资源远未成熟的当下 , 如果没有煤电机组平抑海量新能源接入电网后产生的剧烈波动 , 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和电网的稳定输配电将是天方夜谭 ,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 , 恐怕也将变成一句空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