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不同环境下相同的“本能”所发挥的作用必然不同


基因 不同环境下相同的“本能”所发挥的作用必然不同

【基因|不同环境下相同的“本能”所发挥的作用必然不同】
今天在看的这本书叫做《本能》 , 光看书名 , 也能猜出个大概的方向了 。 不过它依然是一本没有让我失望的好书 。
现代人身上出现的“恶习” , 都是源自于我们的祖先 。
也就是说 , 至今人们都保留着曾经远古时期的人类身上的习惯 , 比如喜欢及时行乐、寻求短暂的刺激和欢愉、喜欢冒险;
当面对重要决定时 , 总是会遵循固有的方式 , 对于一些需要调动意志力的改变 , 常常以失败告终;
再比如 , 人们对于物欲无止境的追求 , 使得大多数人不论赚钱的能力如何 , 花钱的本事总是会更高一筹 。
以上这几条 , 只是写在我们基因中的一部分内容 , 尽管我们的生存环境、经历的时代与远古时期相差甚远 , 但这些基因却难以改变 。
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总是不及环境的变化 , 一方面环境变化太快 , 一方面也是本能在发挥着作用 。

就拿冒险这一行为来说 , 作者告诉我们 , “在自然环境中 , 如果冒险是明智之举的话 , 人类和其他动物会甘愿冒风险 。 我们就是那些离开洞穴、冒险成功的人的后代 。 ”
实际上 , 在人类还需要依靠走出洞穴、以狩猎为生时 , 想要活下来 , 就必须要具备冒险精神 。 那时候的人类也不得不在“冒险”这件事上寻找刺激感 , 因为这是生存技能所带来的附属品 。
然而今天的人们依然在游戏、赌博或是一切新鲜事物中寻找着因冒险而带来的刺激感 , 但引发这种行为的目的早已不再是生存了 。
因为对现代的人们来说 , 生存环境并没有艰难到必须要去冒多大的风险 , 不过环境的变化并没有让人们放弃对“冒险”的坚持 。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 , 我三番五次地一边读 , 一边努力消化着书中庞大的信息量 。
原来我们常说的未经思考的本能反应 , 大多都源于基因 。
不过人类最初的生存技能、行为习惯、对欲望的理解与放任 , 其实都离不开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 。
而今天人们越来越强调理性思考及决策 , 也正是因为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与人类最初受本能所驱使的行为习惯是水火不容的 。
其实我们可以大胆地想象另外一个现实中仍在存在的社会现象 , 那就是在原生家庭中 , 许多父母都会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 于是导致大量的孩子在成年后 , 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寻找着“内在的自我” 。
因为这本该是婴儿阶段就会被接纳的自我 , 却被持续压抑了多年 , 甚至很多成年人都意识不到“什么才是真实的自我”
代际问题的存在 , 使得每一代人都成了上一代人实现“自我期待”的砝码 。
那么这样看来 , 是不是人们学到手的能力 , 总是只能应付过去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的问题呢?
也就是说 , 人类适应“当前”环境的能力总是非常薄弱的 , 而为了不断适应如今变幻莫测的环境所需要持续付出的那份努力 , 又是人们很难做到的 。
书中还提到 , 自1958年以来日本人的生活比过去富裕了3倍 , 1972年以来 , 美国人的平均收入也已经增加了40%以上 , 然而 , 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拥有更多金钱之后 , 他们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快乐 。 ”
这其实是个关于欲望的话题 。 作者补充道“在富裕的美国 , 1999年有超过3万人死于自杀 , 另有50万人因自杀未遂而住院 。 ”“自杀是美国青少年的第三大死因 , 而对于那些上大学的富家子弟来说 , 自杀则是他们的第二大死因 。 ”
尽管如此 , 我们依然可以求助于正念练习、冥想、心理咨询等一系列能够令我们对“自我”有深刻了解的工具 。

虽然这些问题的“盛行”和扩散 , 并不是偶然 , 但我们并没有放任不管 。
近些年 , 零浪费、及不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金钱观(消费方式)以及获取快乐的方式 。
看过本书后 , 人们很难再去否认“本能”基因的存在 , 但如今接纳本能 , 也并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有关去本能化的、引导我们进入理性思考的书籍、课程、讲座等应有尽有 。
如今的网络环境使得人们逐渐接近着他们原本想要追求的事物 , 对物质欲望难以平息的人们依旧在消费主义的路上越走越远;
而原本就在想尽办法试图提升思想和精神层次的人们亦是如此 , 他们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做着充分且高效的规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