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少量的质子对核意面的形成非常重要 , 质子与中子之间的核吸引力要比两个质子或者中子大得多 , 类似一种简并压力 。 质子维持了核意面的稳定形态 , 而质子的电荷斥力与原子核之间的引力竞争形成了核意面 。
中子星内部的流状态无法很好的观察到核意面是否存在 , 但在表面常规核核心之间形成了一个过渡区 , 过渡区顶部的压力足够大 , 能够让普通的原子核聚集成更大的半球形 , 这种形态的被称为“意大利团子态“ 。
除了意大利团子态外 , 在中子星更加深层的内壳中还有“意面态“、”千层面态“、”华夫饼态“ , 这些形态各异的物质组合都是因为中子星内部超强的引力压缩和电子、中子的排斥组成 。
恒星宿命
几乎所有的恒星都逃不过3种结局 ,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 我们所熟知的太阳便会演化成一颗白矮星 , 在能量燃烧殆尽后 , 最终冷却 。
中子星的宿命看起来要好很多 , 中子星的前身为红超巨星 , 在成为中子星之前 , 要足够大的质量才能成为中子星 , 而中子星的爆发在带来致命的宇宙射线同时 , 还有大量的元素和物质被抛散在宇宙中促使新的天体诞生 。 最终极的极端天体 , 便是至今为止都非常神秘的黑洞 , 我们既无法直接观测也无法靠近 。
结语
和地球上的物质相比 , 浩瀚的宇宙充满了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存在 , 地球上让人啧啧称奇的物质放在宇宙里显得微不足道 , 在让我们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 , 也是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探索方式 。
也许我们在未来某一天能够看到更多令人惊讶的天体和物质 , 而中子星和黑洞这种极端也证明了一切都有存在的可能性 , 也许到了未来某天中子星可能真的能够作为一道“菜肴“供我们开发使用 , 里面也许还有更多关于事物本质的发现 。
推荐阅读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哈勃望远镜捕捉到星爆图像,恒星正在形成?
- 美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旋臂已发生“断裂”,银河系是否正在解体?
- 一个神秘物体,既不像超新星又不像脉冲星:它是什么?
- 除了黑洞还有白洞?爱因斯坦:白洞是黑洞的反演,能穿梭时间
- “黑洞很黑,我想去点亮”
- 一百多颗恒星“消失”,是什么原因?科学家怀疑是外星文明干的
- 美国碰瓷也没用!中国成功问鼎世界第一后,太空又传来好消息
- 断肢能重生?科学家用药物使青蛙断肢重生!什么原理?人行不行?
- ?关于多普勒摆动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