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彼得·巴克研究员萨哈斯·巴夫领导的一项长期研究发现 , 雄性橡果啄木鸟以多配偶制 , 即两只或三只雄性合作繁殖后代 , 实际上比一夫一妻制的雄性繁殖的后代更多 。 这与生物学家的传统观念相反 , 即一夫一妻制的雄性必然比一夫多妻的雄性产生更多的后代 。 对雌性来说 , 多夫多妻制并不怎么好 。
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的这项研究表明 , 即使是复杂的合作繁殖策略也可能在动物的一生中提供直接的进化益处 , 并可能为人类和其它动物的社会行为最初是如何进化的提供线索 。
一般来说 , 橡果啄木鸟的爱情生活是复杂的、多夫多妻的 。 从俄勒冈州到哥伦比亚 , 生活在橡树大草原上的这一物种的雄性 , 通常的安排可能是与来自另一个家族的两个兄弟和一对姐妹一起统治一片林地 , 这些兄弟都与它们交配并养育后代 。 一些群体的后代甚至会在它们童年的领地徘徊多年 , 不是和它们的父母或叔叔阿姨繁殖 , 而是在加入其他群体成为繁殖者之前帮助抚养下一代 。
长期以来 , 研究人员一直认为 , 啄木鸟选择这种罕见的多夫多妻制(在这种情况下 , 共同繁殖的兄弟姐妹被迫为交配而竞争)是一种进化上的妥协 。 在研究人员看来 , 这种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可能会导致啄木鸟每年留下的后代比选择更传统的、有保证交配机会的配偶少 。
研究小组对比了一夫一妻制啄木鸟一生所繁殖的后代数量与多夫多妻制啄木鸟的后代数量 。 结果显示 , 与两只、三只雄鸟组队共同繁育的雄性个体留下的后代数量 , 是实行一夫一妻制的雄性留下的后代的 1.5倍 。 研究还发现 , 与一夫一妻制的雄性相比 , 这些共同繁殖后代的雄性更倾向于多花两年到三年的时间担任养育者 。 这也可能是共同繁殖的啄木鸟一生中繁殖成功率高的原因 。
不过 , 虽然两只一组进行繁育的雌性啄木鸟与单独繁育的个体在其一生中各自留下的幼鸟数量大致相同 , 但三只一组的雌性留下的幼鸟数量要少2.5只 。
研究人员认为 , 橡子啄木鸟拥有所有生物中最复杂的社会系统 。 这些发现帮助我们理解这种社会系统可能是如何进化的 , 同时也打开了合作繁殖行为在其他物种中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有益的可能性 。 它甚至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社会性在整个生命之树中进化得如此普遍 。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论文原文:
【后代|颠覆三观!“多夫多妻制”让雄性拥有更多后代 戴“绿帽子”才是进化必然?】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pb.2021.0579
推荐阅读
- 老虎作为“百兽之王”,凶猛威武,为何交配时间却不超过1分钟?
- 交配时,猫为什么叫声相当凄惨?人类与猫科动物又有哪些不同呢?
- 生殖隔离是什么?包括人类在内,自然界的生殖隔离到底有多可怕?
- 威猛的老虎是“百兽之王”,为什么交配时间,却不超过1分钟?
- 假如世界上只剩3只老鼠,它们会不会成为一级保护动物?
- 动物界的奇葩交配行为,令人眼界大开,生物课上可学不到这些
- 白虎跳墙找东北虎谈恋爱,能繁殖后代吗?有没有生殖隔离?
- 三岁之前的记忆,还能找回来吗?它去了哪里?
- 以家庭为单位的狼群中,低级狼并无交配权,如何繁衍自己的后代?
- 应该禁止动物杂交吗?野生动物也会杂交,繁殖出的后代有多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