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一个困扰大家的问题是 , 为什么偏偏是这里?“中国天眼”建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平塘县克度镇 , 一个名叫大窝凼的洼地里 。 这里位于群山环绕之中 , 建设初期只有12户人家在此居住 , 是一个相当偏远荒凉的地方 。
但研究者们恰恰是看中了这里的“荒凉” , 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 , 来自宇宙的射电波才不会被来自于人类社会的各种电信号干扰 , 这个问题在繁华的都市中是非常严重的 。
除了这里对于采收宇宙射电波来说有着足够“安静”的环境之外 , 自然环境的良好也是重要原因 。 这里的群山刚好形成了一个足够深、足够大的洼地 , 能够容纳这样一个大小达到了30个足球场之大的射电望远镜 。
而且 , 当地独有的喀斯特地貌还能够让“中国天眼”获得足够适宜的环境 , 不会在各种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受到损伤 。 那么说到天气 , 相信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这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 想到的就是“这么大一个露天的‘碗’ , 在会不会在下雨的时候积很多水”?
为什么“中国天眼”不会积水?
很明显 , 即使是使用了最新铝合金板材制造的“天眼” , 也不能够长期经受雨水的浸泡 , 毕竟积水带来的不仅是腐蚀 , 还有不可忽视的重量问题 , 也会影响探测的精度 。 所以排水问题就成为了“天眼”在修建的时候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
设计者和建设者自然考虑得非常周到 , 这里的喀斯特地貌让暴雨来临时候的积水可以直接排入地下的“熔岩漏斗”和地下暗河中 , 不会在“碗面”上大量淤积 。
除此之外 , “中国天眼”虽然远远看去是一个金属“大碗” , 但是并不是一个整体 , 而是很多的小金属片拼起来的 , 在拼接的时候也充分考虑了排水问题 , 并不是完全“严丝合缝” , 而是有一个“索网结构” , 确保有一定的空隙能够让雨水漏下去 , 不会积存在天眼底部 。
因此比起“碗”来说 , 天眼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细筛” , 能够规避被淹没的风险 , 让人不得不感叹中国工程师和研究者的智慧 , 能够建设起这样伟大的科学研究设施 。
当然 , 为了保证这个耗费了人们大量金钱、精力和时间的射电望远镜的安全 , 我国的建设者们还在“天眼”周围修建了足够大的排水系统 , 其中光是排水隧道就长达一千多米 , 更不要说各处的小型排水道了 , 整个排水系统组成了围绕着天眼本身的网络 , 能够抵挡住极为恶劣的天气 。
因此 , 我们大可不必担心“中国天眼”的安全 , 它必然能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承担起自己的职责 , 为全人类带来更多关于太空的讯息 , 让我们的天文学持续发展下去 , 争取早日完成各方面的突破 。
“中国天眼”发现了什么?
在了解了“中国天眼”设计上的各种小巧思之后 , 想必大家更加关心的是它究竟有没有发挥作用 , 又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收获呢?天眼能够监测的物质很多 , 比如宇宙中的中性氢、星际分子、通讯信号等等 , 说不定有一天还能够发现来自于地外文明的“通讯电波”呢!
不过目前“中国天眼”最突出的贡献还是在脉冲星的研究上 , 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 脉冲星是指的是一种有着一定范围超强磁场的快速自转中子星 , 它会不间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 。
要捕捉这种有规律的电磁脉冲信号 , 口径够大、采集信息数据够丰富的“中国天眼”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 自从“中国天眼”投入使用以来 , 我们已经发现了多达370颗脉冲星 , 为世界范围内对于脉冲星乃至于整个中子星系统的研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除了脉冲星之外 , 我国在对于快速射电暴的研究上也不能够缺少了“中国天眼”的参与 , 如果不是这样一座巨大的射电望远镜 , 那么很有可能我们会错过那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的快速射电暴 。
结语
目前 , 我们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还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 为中国和全人类的天文学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 。 能够看到这样精妙的设计 , 实在是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厉害了我的国” 。
要知道曾经的中国是一个在尖端科技上何等落后的国家 , 但是现在却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 这是何等伟大的成就 。 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 我国的宇宙研究事业还会持续发展 , 为天文学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我们目前可知的宇宙究竟是不是宇宙的全部还是一个问题 , 如果宇宙真的是一个
推荐阅读
- 这野兽真可怜!常被黄鼬咬断脖子,豹叼它喂幼崽,猞猁靠它过日子
- 一个神秘物体,既不像超新星又不像脉冲星:它是什么?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急救丨火山爆发自救
- 马斯克要改变人类时代了,2022年,一项在人脑内的实验
- 胎盘干细胞有保留的意义吗?
- 外星人来电话了?4000光年外传来强烈信号,每18.18分钟重复一次
- 97人名单公布!河南严肃查处郑州特大暴雨灾害相关责任人
- 47天重复1652次!中国天眼收到神秘信号,或来自外星生命?
- 银心突现一“物体”,发射6次信号后神秘消失,科学家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