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霄贤|《德云斗笑社2》:成功的综艺,跑偏的相声?

作者/叶春池
打开《德云斗笑社》第二季的弹幕,仿佛误入了某个偶像团综的现场,“XX被师父夸了,绝对是未来可期”“XX已经很努力了,你得允许他进步”“XX是不是用力过猛了,怎么就知道抢镜头”……台上,郭德纲反复说的是,要好好说相声。台下,粉丝们要的是多给我们角儿点镜头。
从第三期节目开始,《德云斗笑社》第二季的口碑上涨,豆瓣7.6的评分也让不少观众直呼破防了。但除了第三期节目拍电影让人眼前一亮之外,节目中其他的游戏形式没有太多的新意,现在综艺节目内卷也很厉害,很难让观众有惊喜感,甚至连粉丝也做不到每周都追了。
秦霄贤|《德云斗笑社2》:成功的综艺,跑偏的相声?
文章插图

秦霄贤|《德云斗笑社2》:成功的综艺,跑偏的相声?】真人秀部分被大肆讨论的同时,德云社演员的相声水平又一次被拿出来反复吐槽。有人说《德云斗笑社》在娱乐中带来了现实思考;有人吐槽郭德纲抛弃了传统文化,走上了流量之路。
毋庸置疑,德云社正在变成一个”偶像“团体。郭麒麟、张云雷、孟鹤堂、秦霄贤等一批年轻的相声演员以类似偶像明星的路径在社交媒体上俘获了一大批粉丝,原本只发生在流量艺人身上的事情开始出现在德云社。
显然也正是流量优势给了德云社做团综的底气,毕竟《德云斗笑社》已经做到第二季,而隔壁已经收官的《象牙山爱逗团》至今豆瓣都没有开分。
秦霄贤|《德云斗笑社2》:成功的综艺,跑偏的相声?
文章插图

不过德云社的团综之所以有特色是基于相声这个艺术门类,而目前来看,《德云斗笑社》两季的大部分热度都和他们的老本行关系不大。但最终,从综艺角度出发,抛开各类粉丝滤镜,我们仍然要从根本上讨论——这档综艺好看吗?这团综只是拍给粉丝看的吗?
这个《斗笑社》很《极挑》
简单看《德云斗笑社》的节目分为上下两部分,采用的是真人秀+相声竞演的模式,是不是很眼熟?这样的节目设置多少有点《极限挑战》加《说唱新世代》内味儿了。
秦霄贤|《德云斗笑社2》:成功的综艺,跑偏的相声?
文章插图

每期节目的上半期,导演组会以相声为主线,设置现实议题,根据设定的故事情节和故事线进行真人秀游戏比拼。在游戏真人秀中获得胜利的选手,可以拥有队长挑选权,组成团队进行下半场的相声演出PK。
以前严敏在的极挑嘉宾们通过一次次挑战,感受全民拼搏和奋斗的可贵精神,以此向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美好生活创造者致敬。在搞笑之余还有那么点不用太上升就能感受到的价值。
秦霄贤|《德云斗笑社2》:成功的综艺,跑偏的相声?
文章插图

可以说,严敏把此前在《极限挑战》中习得的经验,运用到了《德云斗笑社》里。《极限挑战》里“赢也是输,输也是赢”的套路也同样适用于《斗笑社》,也就是几乎没有规则。
以第二季第一期节目为例,节目以天津早点“大饼卷一切”为由头,引出“内卷”的话题。真人秀里14位首发阵容的艺人被分到不同职业里,有人做饼,有人磨面换饼,有人“放贷”赊饼……最终一张饼可以换得写有自己名字的一个兵乓球,在摇号机里谁的球越多,谁赢得队长职务的概率就越大。虽然是张鹤伦拥有了最多的乒乓球,但他还是错失了队长之位,严敏的节目里处处都是反转。
秦霄贤|《德云斗笑社2》:成功的综艺,跑偏的相声?
文章插图

而放大了真人秀中“真人”的部分也是严敏节目的特色,没有故意的冲突,只还原人跟人之间最真实的相处。所以极限男人帮即使离开《极限挑战》,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和人设还是非常坚固的立在的观众的心里。
这种“真实”其实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毕竟不是每个节目嘉宾都像黄磊、黄渤、孙红雷这样会玩又敢玩。尺度拿捏好的话,就像孙红雷一样从颜王到规则破坏者之间无缝连接;尺度拿捏的不好,就像烧饼一样从第一季被吐槽到第二季,觉得他用力过猛。
团综需要破圈吗?
“团综”这个词汇并不单纯是“团体综艺”的缩写,即便不是舶来语,最初也由韩国偶像的粉圈使用,指的是偶像团体集体拍摄的综艺,如《TF少年GO》等。而除了《德云斗笑社》之外,“团综”这个词的其他应用场景依然如它原本的意思:偶像综艺。
虽然喜剧厂牌跟偶像团体本质上不是一个路子,但因为德云社本身的流量化,让两者的路线越来越类似。
秦霄贤|《德云斗笑社2》:成功的综艺,跑偏的相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