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科学家找到七种方法来为生命续航,未来人类活到千岁或不再是梦想( 二 )


不过少摄入能量也会伴随一些副作用 , 比如如果人摄入能量不足 , 可能会伴随精神萎靡不振 , 昏昏欲睡 , 甚至大脑反应迟钝 , 记忆力下降等不良症状 。 因此从长远考虑 , 这种限制能量以延长生命的方法 , 对人类来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想方设法消除不良的副作用 。
02降低氧化速度以减缓身体衰老速度 。 ?科学家在研究延长人生命的过程中发现 , 氧化是导致人衰老的一个主要因素 , 如果能降低氧化速度 , 便可起到一定的生命延长效果 。 令人惊喜的是 , 科学家找到了这种主导氧化作用的物质 , 被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者伦纳德.P.加伦特所发现 。 该物质被称为“白藜芦醇” , 在红酒中有助于激活去乙酰化酶分子 , 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抑制氧化速度的作用 。
03逆转端粒缩短可延长生命到永远 。 ?端粒位于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 , 像帽子一样盖在染色体顶端 , 保护着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 科学家发现 , 每当细胞分裂一次 , 染色体上的末端端粒就会缩短一点 , 端粒越短 , 染色体也会变得越不稳定 。 当细胞分裂大约60次(被称为“海夫里克极限”)时 , 端粒会缩短至几乎全部消失 , 染色体就会崩散 , 细胞也因此停止继续分裂而进入衰老阶段 , 也就意味着人开始变老并走向生命的终点 。
所以 , 端粒的长短事实上决定着细胞分裂的次数 , 而细胞的每次分裂又等于是在磨损端粒 。 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 , 在细胞分裂的时候使端粒不被磨损或缩短 , 或者找到一种逆转端粒的方法——在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及时进行补救措施 , 那么就可以突破海夫里克极限而维持细胞的继续分裂 , 从而也就等于抑制了人的衰老 。
令人欣慰的是 , 科学家还真找到了一种抑制端粒缩短的方法 , 即诺贝尔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她的同事所发现的一种酶 , 被称为“端粒酶” 。 在端粒酶的作用下 , 细胞可以突破海夫里克极限进行无限次分裂 。 迈克尔.韦斯特博士 , 对该种端粒酶亲自进行了实验 , 声称他可以让皮肤细胞在实验室里永远存活下去 , 他说他亲眼见证皮肤细胞分裂了上千次依然生机盎然 。
然而 , 该种方法的背后也隐藏着可能的风险 , 因为在抑制端粒缩短实现细胞不断分裂的过程中 , 可能会在无意间给癌细胞也注入青春的活力 , 使之与正常细胞一起获得永生的权力 。 所以 , 使用端粒酶来抑制端粒缩短增加细胞分裂次数时 , 还应考虑怎样实现只对正常细胞颁发有效证 。 不过 , 这对我们科学家而言 , 也许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 或许早已找到了破解的方法 。
04通过基因调控来为生命续航 。 ?科学家在基因的研究过程中发现 , 不同物种之间的不同基因也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 。 比如 , 蜉蝣的寿命只有一天 , 故有“朝生暮死”之说 , 蝴蝶破茧之后的生命只有几天或几周 , 老鼠的生命一般在1~3年时间 , 狗的寿命约10年左右 , 海龟寿命150岁左右 , 管虫的寿命甚至能超过250岁 , 格兰睡鲨400岁 , 圆蛤500岁以上 , 海葵则能活1500岁以上 , 而灯塔水母的自然寿命几乎为永生 。 想想生为高等智慧生物的我们人类的寿命才一百岁 , 是不是心里很不平衡呢?
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基因 , 其寿命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 即使我们人类之间的基因几乎相同 , 但是有研究报告指出 , 双胞胎之间的自然寿命存在的差异是最小的 , 而随机选择的人群寿命则存在很大的差异 。
所以 , 科学家认为 , 只要将那些导致衰老的基因分离出来并进行修复或替补 , 人类就可以实现生命的不断延续 。 波士顿大学的研究者托马斯.博尔斯 , 在分析研究多个长寿老人的基因时发现 , 这些长寿老人的基因本身似乎就存在一种活得更长久的特性 , 使他们不那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 , 托马斯详细做了分析记录 , 标记出了281个特殊的基因组序列 , 坚信衰老是错误DNA细胞累积的结果 , 只要逆转或修复这些错误的DNA , 人就可以恢复青春活力 , 甚至达到生命永存 。
05“返老还童”效应被从老鼠身上发现?1956年 , 康奈尔大学的克莱夫.麦凯博士曾做了一个震惊科学界的实验 。 他将一只生命垂垂老矣的老鼠与一只充满青春活力的老鼠的血管缝合在了一起 , 然后令他惊讶地发现 , 年老的老鼠奇迹般地变年轻了 , 好像返老还童了般 , 而那只原先充满青春活力的老鼠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 反而变老了许多 。 难道将两个生命绑定在一起还会发生中和效应不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