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才|李诞也捧不起漫才?( 三 )



线上的曝光开始或多或少作用于线下。这或许与线上节目呈现出的效果和反馈不太一样。

“我觉得,首先漫才是一种年轻的舶来艺术,它肯定是有一些水土不服的。”植物油分析道:“另外一点,就是漫才这种艺术形式是有一点沾线下光的。因为它的节奏比较密,梗又比较浅,通常还是以双人表演为主,是比较能带动现场气氛的,这也导致漫才在线下可能比较吃香。而线上节目与线下节目还是有点区别的,就是线上需要有些价值输出,这其实是漫才的一个弱点,漫才做价值输出会稍微困难一些。”

这也或多或少阻碍了漫才被更多人接受和大众化。毕竟,在曝光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节目的效果也受到限制,就可能会阻止观众成为其受众,从某种程度也影响更多人尝试漫才。

同时,漫才又是一个有一定门槛和难度的喜剧形式,这也让漫才演员的数量增长不那么容易。

在受访的Lucy、团酱、植物油和熊二看来,漫才在国内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还没有成型的学习方法。

目前大部分演员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找一些日本成熟的漫才作品观看、学习,从而自己创作,然后在开放麦等场合不断地练习。

漫才|李诞也捧不起漫才?
文章插图

日本漫才大赛《M-1》

其次,漫才组合找到一个合适的搭档也不是件易事。

要有适配度,在表演时双方都可以有舒服的状态,可以自然、生动地呈现给观众,还要有默契度、相似的喜剧审美等,这本身就是一件高要求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成本的事情。

另外,漫才还需要演员们自己进行创作与表演,在不断地练习和修改中完善自己的作品。而这个创作,不仅包含梗的设置,还要考虑搭配问题,也不是件易事。

种种因素,让漫才在国内仍然是小众的喜剧形式。

“我个人觉得,其实国内现在可能还不算是有漫才演员,大家都只是漫才爱好者。大家更多的就是以兴趣为驱动,可能有人慢慢地能够发展成漫才演员,我们现在只能叫资深爱好者。”研究着漫才的脱口秀演员熊二表示。

不过,作为很早就开始尝试漫才形式的来疯喜剧,却对漫才在国内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我觉得漫才融入线上就跟脱口秀一样,是需要一点时间的。脱口秀刚进入国内的时候也是经历了相似阵痛期。”主理人Lucy表示:“我觉得漫才演员可能也需要做一些转变,调整自己的模式,而更加适合线上。漫才在国内还是挺有发展空间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作者:王心怡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