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 , 一切唯心 。 心生意识 , 识衍知觉 。 认知主行 , 感觉生情 。 情深生欲 , 纵欲成瘾 。 故 , 万隐基于妄识成因错觉 。
注释:人生犹如一场梦 , 一切皆为心产生的感知体验 。 心灵产生意识现象 , 意识衍生认知(智力)和感觉(情感)两大功能 。 认知决定人的行为 , 感觉形成情感 。 用情太深就会产生欲望 , 放纵欲望继而上瘾 。 因此 , 世上所有的瘾都基于虚妄认知(错误判断诱发错误行为)由于错误感觉(沉迷虚假妄觉不能自拔)所造成的 。
现实生活中 , 人们常被一些诱惑性的事物迷惑 , 久而久之对其“上瘾” 。 比如 , 吸烟、酗酒等 。 “上瘾”的心学原理是什么?如何轻松戒瘾?
1、心的本质奥秘 。
佛说 , 一切唯心造!心究竟是何物?从人的角度 , 心代表心灵 , 心灵产生意识现象 , 意识具有认知(智力;逻辑思维)和感知(情感;感觉知觉)两大功能 。 认知决定人的行为(人的一切行为取决于认知方式) , 感知主宰人的情感(人的所有情感知觉基于感觉产生) 。 比如 , 一个人是否抽烟、喝酒最初是由自我认知来决定的;一个人是否喜欢抽烟、喝酒通过自我知觉来判断(味觉体验) 。
2、“上瘾”的心学原理 。 上瘾基于妄识成因错觉 , 意思是说 , 人之所以会上瘾起初基于虚妄认知(对事物错误的认识导致做出错误行为;比如 , 一个人错误的认为抽烟是快乐的事然后就试着去抽烟) , 错误行为带来错误的感觉从而使之成瘾(错误行为过程产生了虚妄觉知;比如 , 当人第一次抽完烟感觉人舒服久而久之形成烟瘾) 。 3、“戒瘾”的科学方法 。 1)调整认知 。 首先应树立正确的认知 , 认知决定人的行为 。 举例:一个有神佛信仰的人会认为布施是一种功德能得到佛菩萨的保佑 , 故而乐于布施 。 反之 , 没有信仰的人不愿意帮助别人 , 而觉得自我利益会受到损失 。 因此 , 人的认知方式决定了人的行为 。 当人意识到上瘾所带来的危害 , 他就会自主逃避错误的行为 。 如果没有不良行为 , 人就不会出现上瘾现象 。
2)淡化感知 。 其次需要淡化情感觉知 , 觉知基于感觉产生 。 每个事物或情景都给人带来一种感觉和感受 , 尤其是美好的感受会让人痴迷并形成依赖 。 戒瘾便是淡化这种感觉、消除记忆 。 当感觉(感受)没有了 , “瘾”自会消失 。 所以 , 人们应当淡化那些虚幻不实的感知 , 多体验真实生活、感受现实人生 。
结语:正确的认知可以避免做出错误行为 , 良好的感知能够防止沉迷虚妄觉知 。 认知是人行为的动力(人如何作为完全基于认知方式) , 感知是人的体验方式(人如何作为就会产生什么感觉) 。 【人工合成淀粉|“上瘾”的心学原理】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人的气运竟然真的存在?科学家竟然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