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早睡死亡风险增加43%?加拿大科学家新研究出炉,究竟几点睡才好


科学家 早睡死亡风险增加43%?加拿大科学家新研究出炉,究竟几点睡才好
文章图片

科学家 早睡死亡风险增加43%?加拿大科学家新研究出炉,究竟几点睡才好
文章图片

【科学家|早睡死亡风险增加43%?加拿大科学家新研究出炉,究竟几点睡才好】俗话说“早睡早起身体好” , 一直以来相比于熬夜 , 早睡一直被认为是健康生活的衡量标准之一 , 然而近期加拿大科学家的一项研究似乎打破了这一认知 。
一、11万人调查:早睡死亡风险增加43%今年4月 ,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SalimYusuf教授与我国医学科学院学者联手在《睡眠杂志》上刊登论文称:就寝时间与全因死亡率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 其中早睡增加了43%的死亡风险 , 而晚睡增加的死亡风险则为15% 。
在该项研究中 , 研究团队选择了21个国家中的112198名志愿者 , 将其分为早睡组(晚上10点之前就寝)、正常睡眠组(晚上10点—12点之间就寝)以及晚睡组(晚上12点之后就寝) , 并对这些参与者进行了为期9年多的随访观察 , 后通过每组的全因S亡、非致死性心梗、心衰等项目进行探究发现:相比于晚10点-12点之间的入睡时间 , 过早或过完都会增加S亡风险 , 其中早睡增加的全因S亡率比明显比晚睡要高 。
不过该研究的第一作者SalimYusuf教授也表示 , 该研究还存在很多的局限性:例如实验结果目前也只能说明入睡时间与S亡和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 还无法证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另外通过11万名志愿者的自我报告统计睡眠时间 , 数据的客观性也有所欠缺 。
二、晚睡或将减少50%寿命虽然目前上述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 但无论如何 , 睡眠时间会影响身体健康 , 已经是板上定钉的事情 。 此前 , 哈佛神经生物学教授Dragana及研究团队曾就熬夜带来的危害进行探索发现 , 被剥夺了睡眠时间的果蝇生存期直接从40天降为了20天 。
值得一提的是 , 和大家通常认为“熬夜危害最大的就是脑部”这一日常看法不同的是 , 在哈佛教授的研究中 , 科学家们发现 , 熬夜猝S的主要原因或在于肠道中活性氧的堆积 , 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氧化应激 , 促使体内的老化细胞增加 , 进而增加S亡风险 。
基于这一发现 , 研究团队的成员们又进行了另一实验:既然熬夜致S的主要原因是活性氧的堆积 , 那摄入适量的抗氧化剂不是就可以避免这一伤害了吗?于是 , 他们在实验对象体内测试了53种抗氧化剂 , 最终发现 , 经硫辛酸、褪黑素、β烟酰胺(艾木茵核心物质)三种物质的干预后 , 实验果蝇的寿命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 , 即使一直不睡觉 , 它们也不会过早S亡 。
在这三种物质中 , 硫辛酸、褪黑素作为老牌抗氧化剂出现不足为奇 , 但β烟酰胺的出现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 毕竟该物质早在这之前就曾作为“不老丹”的核心成分而引发了众多富豪名人的关注 。
2013年 , 新南威尔士学者戴维曾在《细胞》杂志上登文称β烟酰胺能清除体内的老化细胞 , 延长28%的生存期 , 后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的学者也多次在业内全文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证实该物质在延缓老化方面的作用 , 一时间引发大众关注 。 随后我国科学家顺势促进该物质亲民落地 , 成品“艾木茵”在目前在亰东反馈不俗 。
三、睡得多不如睡得好古人曾言:养生之诀 , 当以睡眠居先 。 当然这里的睡眠也不单纯指睡觉 , 一个良好的睡眠应该顺应天时地利 , 毕竟睡得多不如睡得好 。
首先 , 营造良好、舒适的睡眠环境是很有必要的 , 而且对于现代手机不离手的年轻人来说在睡觉之前最好不要将电子产品带入卧室;其次 , 保证拥有一个良好的睡前心情也是很重要的 , 毕竟情绪可直接影响气血的变化 , 很容易致人失眠;最后最为重要的一点是 , 保障一个充足的睡眠时间是养成健康体魄的重要因素 。
需要注意的是 , 睡眠时间也不是一概而论的 , 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有所不同 , 据《健康中国行动》建议 , 我们日常所熟知的每天8小时睡眠时间主要是针对高中生这一年龄段的 , 而小学生和初中则需要更多 , 分别是10小时和9小时 , 至于成年人 , 每天保证拥有7小时的良好睡眠时间即可 。
另外据业内学者解释 , 合适的睡眠时间应以醒来后精神充沛、消除疲劳为宜 。 所以如果你的睡眠时间与别人有时差 , 只要不影响日常的工作 , 也没有必要太过担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