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人类文明无论发展到什么高度 , 都无法靠着科技能力来创造出一粒米 , 不是因为技术的限制 , 而是机制问题 。 现在我们可以说 , 人类距离这个目标或许越来越近了 , 近日根据媒体报道 , 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在实验室成功实现淀粉的合成 , 这是继上个世纪60年代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后的再一次重大突破 。
这项实验有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的科学团队主导完成 , 相关研究成果在9月24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科学》杂志上 , 官方对此评价是“颠覆性、原创性突破 , 也是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里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过程 。 ”
二氧化碳如何形成淀粉?有何难度?
淀粉是一种多糖 , 也就是高分子碳水化合物 , 在自然界中很多高等植物的根茎叶以及果实中都富含淀粉 , 这也是地球上很多动物的能量来源 。 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连接形成的多糖 , 例如我们吃馒头的时候在嘴里嚼可能有甜味 , 就是因为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麦芽糖 , 因此越嚼越甜 。 等吃到肚子里麦芽糖会继续分解成葡萄糖 , 这也是细胞可以直击吸收分解的单糖 。
在自然界中淀粉的自然产生必须要有细胞的参与 , 经过光合作用在复杂的过程中最终二氧化碳变成淀粉 , 从而完成地球上的能量金字塔基层能量积累 。 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叶绿体的参与 , 这也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 动物是无法完成这个过程的 。
而此次中国科学家实现的就是在实验室了人工合成淀粉 , 不需要光合作用的过程 , 借用催化剂把二氧化碳还原成甲醇 , 再把甲醇聚合成三碳形式 , 继续聚合实现六碳 , 最终淀粉就形成了 , 实验室合成的淀粉和自然产生的淀粉十分相似 。
当然如果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要更复杂 , 效率要很低 , 甚至需要的能量要更多 , 那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 但此次实验室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过程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 从理论上来讲1立方米的工业生产反应器年产淀粉量会是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 , 其合成效率至少可以达到10%以上 。
【二氧化碳|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农民不用种地了?】这样的技术有何意义?
1、减少二氧化碳 , 目前人类比较担忧的地球气候环境变化 , 那就是温室效应的影响 , 让地球平均气温持续升高 , 自工业化社会以来地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1.7摄氏度 , 尤其是最近几年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极端天气频发 , 例如今年的北美高温、我国部分地区的极端降雨等等 , 这些都值得我们注意和关心 。
尤其是随着地球平均温度的升高 , 地球上的冰川不断融化会导致海平面升高 , 这些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都有致命的影响 。 因此为了减缓或者说解决温室效应 , 那么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是重中之重 , 一是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例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 , 二是要减少大气层中这些气体的含量 。
仅仅依靠地球上的植物现在的温室气体是失衡的 , 光合作用难以消耗掉目前过量的二氧化碳 , 那么通过特殊的技术设备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 , 就可以大程度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
2、解决粮食危机 , 地球上并非所有的地区都适合种植粮食 , 尤其是一些位于海岛上的国家 , 土地资源比较紧张 , 很多食物都需要进口 , 那么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就可以生产出需要的淀粉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我们也不需要靠天来吃饭了 。
3、减少耕地面积 , 如果把淀粉的传统农业种植转向工业生产方式 , 并且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 , 很多土地可能就会被省下来干很多其它的产业 , 例如按照此次试验是人工合成的过程 , 1立方米的生物反应器就可以能实现近5亩玉米地的年产量 。
4、走向星辰大海 , 按照目前的发展人类未来不可能一直在地球之上生存发展 , 星辰大海可能是未来的主要方向 , 人类飞出地球必须要携带足够的生存资源 , 短时间内或许可以很好的解决 , 但未来如果进行漫长的星际航行 , 那么食物来源将会是最大的问题 。 我们不可能像火星救援里那样 , 在火星上种土豆 ,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携带食物的生产机器 , 借用于火星上丰富的二氧化碳资源 , 那么制造食物岂不是最便捷的?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人的气运竟然真的存在?科学家竟然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