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飞船 比NASA登月飞船大三成!新飞船亮相航展,首次载人飞行时间公开( 四 )


新一代载人飞船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强大的多任务适应能力 , 这是一款全面兼顾近地轨道自主飞行、空间站运营、载人登月、深空探测(载人小行星、载人火星)等多种飞行任务的“多功能飞船” , 主要通过更换不同配置的推进舱来实现上述任务 , 比如需要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就换装轻量化推进舱 , 一次可最多搭载7名航天员 。
新一代载人飞船的两种构型
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新”则主要体现在“可重复使用”这一功能特色上 , 载人飞船重复使用指的是返回舱重复使用 , 推进舱还是要再入大气烧毁 , 因此新飞船首先将原先置于推进舱的高价值设备诸如星敏感器、计算机等尽可能都放置在返回舱 , 这样一来就可以提升返回舱重复使用价值 。
新飞船返回舱使用的又是HAN基无毒无污染推进剂 , 维护性更佳 , 进一步利好重复使用 。
新飞船返回舱HAN基姿控发动机
再就是高安全属性 , 新飞船与猎户座都采用的是高速半弹道跳跃式再入+群伞减速方案 , 在提高着陆精度方面 , 早在嫦娥五号T1试验器任务阶段我们就在国际上独辟蹊径创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案 , 使得试验器返回舱一举刷新了人类月地返回任务开伞点精度纪录 。
后来在正式的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高速再入返回、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再入返回等任务中皆应用了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案 , 我们的地面搜索回收救援力量因此可以更加事半功倍地实现“舱落人到” 。
光学设备跟踪新飞船返回舱再入过程
除此之外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最后着陆阶段 , 猎户座飞船只能利用水体缓冲功能在海洋着陆场溅落 , 而我们的新飞船则同时具备陆海着陆能力 。
猎户座飞船只能在海洋着陆
在陆地着陆时新飞船更为先进的气囊缓冲方案使得返回舱能够以站立姿态着陆 , 稳定性更佳 , 避免了传统反推发动机缓冲造成的返回舱倾倒问题 , 可以尽最大限度保护返回舱内部的元器件 , 再进一步利好重复使用 。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以站立姿态着陆
新飞船返回舱13m3的可居住容积数据刷新了人类载人飞船返回舱领域的世界纪录 , 这么大的空间不仅能够保障航天员的生存 , 还能提供更多的服务保障功能 。 比如配置有独立的卫生间 , 甚至还有专门的餐饮娱乐区 , 这对于执行长途任务(载人登月)而言是提升航天员战斗力不可多得的功能配置 。
新飞船返回舱居住舱之舱门视角
居住舱地板
两块折叠板附近区域是餐饮娱乐区
右侧货包及货架用于测试天地往返货运功能(执行载人任务时可拆除)
航天科技集团有关单位披露 , 新一代载人飞船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将在2026年前后实施 。
与此同时载人登月着陆器也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研制之中 , 当前也基本确定由具备27吨地月转移轨道运力的921工程新一代载人火箭执行载人登月发射任务 , 具体就是使用两发火箭分别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与着陆上升组合体 , 两器在环月轨道对接 , 航天员进入着陆上升组合体实施登月任务 。
载人登月已经在路上
这一方案着眼的是更加长远的未来 , 因为接下来登月器将具备重复使用功能 , 它可以往返于环月轨道空间站与月面 , 只需补加推进剂即可再次使用 , 如此一来将大幅度降低载人月球探测成本 。
【载人飞船|比NASA登月飞船大三成!新飞船亮相航展,首次载人飞行时间公开】具备可持续载人月球探测工程能力之后 , 载人月面科研站的建设将水到渠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