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农业紧密结合,推动太空豆角产业化发展——快繁太空豆角


 科学技术与农业紧密结合,推动太空豆角产业化发展——快繁太空豆角
文章图片

 科学技术与农业紧密结合,推动太空豆角产业化发展——快繁太空豆角
文章图片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 随着神舟飞船的一次次升空 , 越来越多的植物种子被带入太空 , “航天育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 。
航天育种 , 也称空间诱变育种 , 也有人称之为“太空育种” , 是航天技术与生物技术、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 是在空间环境中高能粒子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地面难以模拟的综合因素影响下 , 让生物材料出现某些地球上不能获得的突变 , 在种子随卫星返回后 , 通过地面筛选和分子检测 , 选择其中质佳、丰产、抗病性强的类型为选育目标 , 再经过试验、试种 , 最后审定命名新品种 。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4年时间 , 比传统育种方式缩短了一半时间 。
利用空间技术进行农作物育种 , 可以加速农作物新种质资源的产生和突破性优良品种的选育 。 航天育种的特点是: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 , 有益变异多 , 稳定性强 , 因而可以培育出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良种 。 航天育种是当今世界农业科技的前沿领域 , 自1987年以来我国已先后进行了20多次搭载试验 , 成功培育出一系列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 , 目前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有9大类30多个新品系 , 推广面积已达到上千万亩 。
在各式各样的太空果蔬、太空药材纷纷出现在人们面前时 , 太空豆角也随之而来 。 与普通豆角相比 , 太空豆角具有成熟早、产量高、口感好、营养丰富 , 抗逆性强等特点 , 而且还具有肉厚、肉面、无筋、无柴、长途运输豆角荚不变色、口感佳、优质、丰产、抗病等特点 。 此外培育出的其他太空豆角也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有的豆角长度可达1.2米 , 6根就重达1斤;有的成熟早 , 产量高 , 采取覆膜栽培 , 45天即可采摘 , 产量比普通豆角增产30% 。
豆角本身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以及丰富维生素B、C , 经常食用能使人头脑宁静 , 调理消化系统 , 健脾胃 , 增进食欲 , 消除胸膈胀满 。 可防治急性肠胃炎呕吐腹泻 。 有解渴健脾、补肾止泄、益气生津的功效 。
【|科学技术与农业紧密结合,推动太空豆角产业化发展——快繁太空豆角】
太空豆角作为太空作物及推广发展面临两个主要问题 。 一方面有人担心其食用的安全性 。 其实与转基因食品含有外来基因不同 , 太空搭载是作物内在的基因发生变化 , 太空种子经过微重力、宇宙射线等众多因素作用 , 使作物变异 , 这种变异本质上与生物界的自然变异没有任何区别 。 而航天飞行带回来的种子经各种专业检测 , 也没有发现增加任何放射性 , 即使直接食用也没有危险 。 更何况 , 种子并不是返回地面直接食用 , 而主要是作为科学试验的对象 , 要经过一系列研究 , 育成新的品种 , 才进行推广种植 , 然后才能走上人们的餐桌 , 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 。 同时 , 反过来“太空作物”也是一种卖点 , 也会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 。
另一方面 , 由于本身搭载进入太空的种子就少 , 再进一步经过选种育苗 , 所得到的优良品种的种源更加稀少 。 如采用豆角传统的种子育苗方式 , 繁育速度慢 , 后代也容易出现新的不利的变异 。 如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 , 虽然可以保证优良性状的稳定 , 但其生产成本太高 , 不适用于太空豆角的大量推广繁殖 。
相比之下在太空豆角的大规模推广种植上 , 采用由李长潇研究员发明的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TERNPC)无疑将加快太空豆角的产业化进程 。 该技术仅用植物的一叶一芽 , 通过4—15天便可生根发芽 , 且一年四季均可繁殖 , 大大加快了太空豆角的繁育速度 。 与种子育苗 , 由于该技术属于无性繁殖 , 所以可以避免后代优良品质的变异;与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相比 , 该技术可在大田直接生产 , 操作简单 , 可节省大量的建设时间和生产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