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中|影视剧如何讲好人民军工故事( 二 )


如何打破重大题材的常规圈层,如何贴近青年一代,如何回应青年一代的心理诉求?在刘建中看来,“不论是电影还是电视,艺术创作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艺术规律。有矛盾冲突,才能产生悬念和推进情节发展,才能吸引观众”。
而戏剧冲突是否合理,人物性格是否鲜明,又与时代、家庭、环境等各种因素分不开,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大量采访和深入研究历史真相的基础上建构好人物形象,让人物的成长蝶变、技术的突破、武器装备的诞生与国家命运、时代际遇融合。
除了创作者,好的精品力作还需要资源素材、专业策划、资金等一系列机制方面的保障和支持。日前,首届军工文化记忆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上建立的国防科技工业影视文化创新发展联盟机制,将为促进国防科技与文化艺术跨界合作、深度融合,推动构建与国防科技硬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发挥积极作用。
在董保同看来:“传承与弘扬军工精神,重在坚定文化自信,重在创造精品力作。把创作中心向前端、源头倾斜,在提高包括军工领域在内的文艺创作上着力,才能打造一批具有军工特色与军工风骨的文艺作品。”随着军工题材影视化的升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受到“军工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精神的感召,青年人开始了解这些精神背后的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05日 03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