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发现4.3亿年前混翅鲎化石,体长1米像蝎子,有啥意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日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华南地区发现了极为罕见的混翅鲎化石 , 这一枚化石对于我们现在人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极为珍惜的混翅鲎混翅鲎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 其外形神似蝎子 , 身上的附足还长满了长刺 , 混翅鲎的体长最大可以达到一米多 , 因此又被研究人员称之为海蝎 。
这一发现弥补了我国在混翅鲎在我国的空白 , 对于我们研究古生物的演变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 混翅鲎曾经在志留纪的时候叱咤整个海洋 , 无论是浅水、淡水、海洋都有这种混翅鲎的分布 , 研究这种曾经称霸志留纪的生物 , 对于我们研究志留纪生物和地质的演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相信这一次的发现会为我们揭开更多有关古生物的谜团 。
鲎的神奇蓝色血液那有关于混翅鲎的研究还在继续 , 相信通过科学的研究能解开更多关于古生物的谜团 , 这时候我们就将视角放大到鲎这个我们不太了解的种群上 。
一想到这种海里的生物 , 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它到底能不能吃啊 , 我很遗憾地告诉你 , 它现在已经作为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 , 禁止捕捞和食用了 , 而且在它之前未成为保护动物的时候 , 有人尝试过 , 它的味道也不是很好吃 , 而且他的肉还会让人过敏 。 但是它的价值远远不止这简单的食用价值 , 它更有极其高的药用价值和生物研究的价值 。
救人性命的蓝色血液鲎的血液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 在这近几十年来经常被用于制作检测细菌中病毒性的试剂 。 别看鲎长得如此奇特 , 像是外星的物种 , 看起来十分恐怖 , 但是它的血液却呈现出梦幻的颜色 , 身体中流淌着蓝色的血液 。 这正是因为它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 , 因此才会呈现出如此梦幻的颜色 。
那又是什么人发现了鲎的药用价值呢?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位科学家Frederik Bang , 他是第1个发现鲎的血液可以用来检测革兰式阴性细菌的内毒素 , 这是一种会引发肠道性疾病的毒素 。 在人类还没有发现鲎的血液可用来检测这种毒素的时候 , 人们通常会用一种较为残忍的活体实验来检测这种毒素 。
通过将革兰氏阴性细菌注射到活体兔子的体内 , 每隔半小时测量兔子的体温是否有升高 , 如果有升高 , 那就说明细菌中含有毒素 。 这种实验不仅比较残忍 , 而且还费时费力 。 Frederik Bang通过实验 , 将鲎的血液制作成LAL试剂 , 并在1977年正式投入使用 。 这种试剂 , 相比较于之前的兔子实验更加的简单高效 , 只需要将试剂投入到需要检测的样品中 , 通过观察试剂形态的变化 , 就可以检测是否含有毒素 。
【|我国首次发现4.3亿年前混翅鲎化石,体长1米像蝎子,有啥意义?】不光是可以检测这种细胞的毒素 , 它还被广泛运用在人体其他部位的检测 , 检测人体内部是否被细菌感染 , 甚至鲎的血液都被运用到了外太空探索之中 , 被用于检测在进行太空旅行中是否被外来的细菌感染?目前鲎的血液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暂时还没有其他试剂能够替代它的功能 。
尽管它如此重要 , 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 能够人工养殖他们 , 只能通过捕捞野生的鲎来进行提取 。 在我国鲎甚至被当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那些被采集血液制成试剂的鲎 , 虽然会被重新放归大自然 , 但是他们取血的方式是将试管插入心脏来进行取血 , 许多鲎即便放归了海洋也死亡了 , 这也导致鲎的数量现在急剧减少 。
同样的开发鲎血液的替代物的难度也是极大的 , 鲎的血液之所以可以用于检测细菌毒素的用途 , 正是得益于它体内不同于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的免疫机制 , 想要分解它的基因进行研究 , 就必须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操作 , 而在实验室的环境中鲎的血液极易凝固 , 要保持它在一个无菌环境且不会凝固的环境下进行操作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 因此也导致了其替代试剂的研究进度被不断放缓 。
推荐阅读
- 考古发现6000年前的“12吨粮食”,够“河姆渡人”吃好几年,却引出一段笑谈
- 重大成就!我国首颗陆地探测卫星升空,印度人惊叹:真是不可思议
- 石壁上发现一种奇特植物,远看像蛇足石杉,价值珍贵,请重视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发现难、治愈难,人类什么时候才能攻克癌症?
- 为什么彗星头部是绿色的而不是它们的尾巴?意外发现解开90年之谜
- 美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旋臂已发生“断裂”,银河系是否正在解体?
- 老人重返故乡尽孝,发现房屋一片荒凉,网友质疑“早干嘛去了”
- 93岁妈妈偷偷给女婿洗袜子,被女儿发现后妈妈表情亮了
- 形变:研究人员发现使病毒失活的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