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 大象的产肉量是猪的10倍,为什么我们不养大象来吃?


大象 大象的产肉量是猪的10倍,为什么我们不养大象来吃?
文章图片

大象 大象的产肉量是猪的10倍,为什么我们不养大象来吃?
文章图片

大象 大象的产肉量是猪的10倍,为什么我们不养大象来吃?
文章图片

大象 大象的产肉量是猪的10倍,为什么我们不养大象来吃?

在外国人看来 , 中国人几乎什么都吃 。 在国人看来 , 广东人几乎什么都吃 。 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国家人民食谱之广是世界闻名的 , 广东人的食谱之广是冠绝全国的 。 即使如此 , 有一种动物是广东人和中国人不吃的 , 那就是大象肉 。 平时我们在生活中都很难看到大象 , 跟别说吃到大象肉了 。
大象是陆地上体型最庞大的动物 , 一头成年亚洲象体重在3~5吨左右 , 一头非洲象的体重在5.5~8吨左右 。 和一头成年猪相比 , 一头成年亚洲象的体重相当于家猪的10倍 。 那么问题来了 , 既然一头大象的肉这么多 , 为什么人类不吃大象肉 , 反而吃猪肉、羊肉、鸡肉呢?对于没有吃过大象肉的人来说 , 象肉是什么味道呢?下面一一为您揭晓 。
象肉是什么味道?
有朋友可能会怀疑 , 象肉真的能吃吗?确实可以 , 我国古籍有相关的记载 。 例如《本草纲目拾遗》就将象肉列为中药材 , 它主要指的是亚洲象的肉 。 象肉之所以可以作为药材 , 是因为它主要含有蛋白质、有机酸、微生物和三甘油酯等有机物 。 把象肉中的油脂提取出来 , 然后涂在患处 , 可以治疗秃头和疮 。
那么象肉是什么味道呢?自古就很少有人吃过象肉 , 因为象肉和鹿肉一样被认为是珍贵食材 , 只有古代的王公贵族才有机会享用 。 《本草纲目》一书中用三个字简单地描述了象肉的味道:“味咸酸” 。 另一本医学古籍《开宝本草》也用两个字形容象肉的味道 , 即“味淡” 。 由此看来 , 中国古人对象肉的口感描述并不一致 。
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古代的西方 , 西方国家中最早对象肉的味道进行记载的人是威尼斯探险家阿尔维斯·卡达莫斯托 。 他在一次非洲探险的过程中接触了象肉 , 由于野外环境十分苛刻 , 他只能通过火烤来处理象肉 , 结果烤出来的象肉又硬又难吃 。 但另一位探险家在1790年的经历则描述了象肉的另一种味道 , 他就是弗兰索瓦·瓦兰特 。
瓦兰特在非洲探险时进入了一个原始部落 , 部落里的人用大象腿肉来款待他 。 大象腿肉的美味给瓦兰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他在日记中是这样写道的:原始部落所烹饪的大象腿散发出一股香味 , 吃进去的时候这股香味化为柔软的质感 , 让他难以相信如此庞大的生物竟然有如此美味的肉 。
理性分析 , 象肉的肉质如何?
19世纪 , 还有一位探险家大卫·利文斯通也尝试了象肉 , 他发现除了大象的鼻子和舌头之外 , 其他部位的肉都非常硬 , 一般人很难咬得动 。 综上所述 , 无论是古代东方人还是古代西方人 , 大家对大象肉的描述并不一致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 , 这是因为只有极少数人品尝了象肉 , 他们的评价自然存在差异 。
如果让大多数人都品尝象肉 , 那么象肉的真实味道就不难得出 。 难就难在从古至今 , 没有哪个国家以象肉为主要肉品 。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从其他动物的肉质去判断象肉的肉质 , 因为体型越大的动物肉质就越粗糙 。 据说 , 真正会吃牛肉的人通常会挑选小牛的肉来吃 , 因为小牛的肉质比成年后的肉质要可口许多 。
因此在没有亲口尝试象肉的情况下 , 结合过去探险家的记录 , 笔者在这作出一个不负责任的判断:象肉吃起来十分粗糙 , 简而言之肉质很柴 。 但专业厨师应该有办法处理象肉 , 让它做出来口感不会那么难吃 。
大象的产肉量可观 , 为什么不大规模饲养大象?
这个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 一是大象的肉质并不出色 , 二是因为大象的生长周期太长了 。 首先 , 和猪、牛、羊等家畜相比 , 象肉粗糙且不鲜美 , 除了个别迷信象肉有特殊功效的人之外 , 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吃这种肉 , 因此即使它的产肉量多么可观 , 也不会有很大的市场 。 其次 , 在正常情况下 , 一头大象的寿命可以达到60年 。
这意味着一头大象的生长周期非常长 , 数据显示动物园里的小象通常需要养殖8~14年才能进入繁殖期 , 也就是说大象的生长周期和人类的生长周期相似 , 这样的生物即使产肉量再大 , 也无法用于大规模饲养 , 主要原因是饲养成本高 , 回报周期长 。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许多种类的大象被列为保护动物 , 人类保护它们都来不及 , 哪里还敢吃它们的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