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有点“冷”!颁给了“边缘地带”的科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有点“冷”!颁给了“边缘地带”的科学家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刚刚授予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有点“爆冷” , 并没有颁发给热门的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天体物理等领域 , 而是给了物理学的“边缘地带”——复杂系统研究 。
美籍日裔科学家真锅淑郎、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和意大利科学家乔治·帕里西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复杂系统研究领域的科学家 , 我感到很吃惊 , 因为我们这个领域在物理学中属于‘边缘地带’ 。 不过 , 这也说明国际上越来越认识到复杂系统研究的重要性 , 体现出科学界对复杂系统研究的认可 。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兰岳恒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
他是一位天才型的物理学家 , 知识面非常广 “乔治·帕里西是我的博士后导师 , 他确实应该获得诺奖 , 我替他高兴 。 ”看到自己的导师获得诺奖 ,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金瑜亮难掩心中喜悦 。
对复杂系统的研究 , 乔治·帕里西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 。 复杂系统由许多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 。 复杂系统的例子无处不在 , 全球气候、有机体、生态系统甚至整个宇宙都可以看作是复杂系统 。
“与一般系统不同 , 复杂系统是不断涌现、不断变化的 , 涉及多时空尺度 , 这个系统在不断演化 , 不能用简单的形态或者某一些单一状态来描述 。 复杂系统具有随机性和紊乱的特点 , 难以理解 。 今年的奖项表彰了描述复杂系统和预测复杂系统长期行为的新方法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晓松说 。
乔治·帕里西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量子场论、统计力学以及复杂系统 。 “他对统计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 他主要贡献就是给出了自旋玻璃模型一个精确解 , 这个模型是非平衡统计的一个基础数学模型 。 这是一项奠基性的工作 。 ”金瑜亮说 。
在学生金瑜亮眼里 , 乔治·帕里西非常聪明 , 是一位“天才型的物理学家” 。 “他的有些想法 , 我们普通人是很难理解的 , 他的思考方式、逻辑推理等跟我们普通人不太一样 。 ”金瑜亮说 。
让金瑜亮印象特别深刻的是 , 乔治·帕里西经常会在讨论问题的时候 , 突然联想到另外一个看起来完全不相干的问题 。 “他的知识面很广、知识积累深厚 , 他看到的某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 可能其他人是看不到的 。 ”金瑜亮解释道 。
陈晓松也对乔治·帕里西知识面广印象深刻 。 陈晓松说 , 他是一个看上去非常安静的人 , 但在学术报告中可以看出他涉猎非常广 。
他是一位穿着布鞋 , 满头白发的小老头 “2000年 , 我曾有幸和真锅淑郎在同一个单位工作 , 当时他是日本海洋科技厅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所全球变暖项目主任 , 我正好在这个研究所做博后 , 和他比较熟悉 , 也知道他所取得的成就 。 ”看到真锅淑郎获得诺奖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华心情激动 。
张华认为 , 真锅淑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实至名归 , 他是国际上全球变暖研究的先驱者 , 在国际上首次定量评估了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的贡献 。
“如今 , 暴雨、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 全球变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 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多 。 诺奖颁发给全球变暖研究 , 是对该领域研究人员的巨大鼓舞 。 ”张华说 。
1967年 , 真锅淑郎与合作者在美国《大气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 他们利用简单的辐射对流模式计算得出 , 在大气相对湿度固定的情况下 ,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加倍可以致使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约2摄氏度 。
“五十多年过去了 , 如今用复杂的三维地球系统模式分析得出结果的精度仍然没有超过他 。 ”张华感慨道 。
真锅淑郎的主要贡献有:
与合作者一起开创了用耦合的大气海洋模式来模拟地球气候; 开创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温室气体变化的敏感性研究; 从数值模式中发现了地球气候可能存在多个平衡态 。 在张华眼里 , 真锅淑郎是一个穿着布鞋、满头白发、和蔼可亲的小老头 。 “我认识真锅淑郎的时候 , 他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平易近人 。 因为我们在一个组里研究气候变化 , 每个月都会有一次活动 , 大家交流学术研究 , 一起吃点东西 , 喝点什么 , 有的时候会跟他聊聊 , 他总是笑容可掬、平易近人 , 个子也不高 , 就是一个小老头 。 ”张华回忆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