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栋|竞技综艺弄潮头

来源 / 镜像娱乐
“这三档节目目前是其他平台抄不走的”。
谈到潮流竞技赛道时,优酷T-Plus工作室负责人、潮流竞技综艺项目负责人刘栋十分笃定。
日前,《这!就是街舞》《这!就是灌篮》《“拳”力以赴的我们》(下称《街舞》《灌篮》《“拳”力》)联排播出,协同效应之下形成了热度矩阵,一个全新的综艺赛道——“潮流竞技”渐成气候。
刘栋|竞技综艺弄潮头
文章插图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街舞》播到第四季,不仅没落入“综N代”口碑乏力的魔咒,反而在第四季刷新了口碑上的新高。
热度上在同期的综艺中也十分亮眼。在猫眼全网热度榜中,上线52天的《街舞》第四季共获得31次热度值日冠;在微博上,#这就是街舞#的综艺词条阅读量已经突破500亿,讨论数近3亿。
《灌篮》在体育类综艺节目当中可谓一枝独秀。节目与篮球竞技深度绑定,打破了泛篮球群体之间的次元壁,为普通篮球爱好者、街头篮球、职业篮球队提供了一个交流、碰撞的多元化场景。
而《灌篮》之于职业篮球的推广作用,职业篮球之于节目的锦上添花,亦是相辅相成。“CBA球队参加《灌篮》可以说是双赢了”。一位网友如此评论道。
今年9月,潮竞赛道又乘胜追击,抓住了“奥运热”的尾巴,推出了拳击竞技体验真人秀《“拳”力以赴的我们》,在体育垂类上继续开拓了突破性的一步,为潮竞赛道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两年各种小众圈层文化依托综艺垂类赛道破圈走入大众视野,火了一个又一个,如今,也该轮到体育竞技了。
在 “进击的潮流竞技综艺”媒体沙龙上,综艺制作方、内容平台方、学界和专业人士为整个赛道提供了不同角度的剖析,探讨了整个赛道的发展前景。
刘栋|竞技综艺弄潮头
文章插图

“进击的潮流竞技综艺”沙龙 嘉宾互动讨论
总的来说,潮流竞技是一个极具可持续发展力的综艺赛道。
潮竞赛道的底层逻辑还是综艺思维,服务的依旧是综艺用户,“立人”是节目的第一要义,刻画出不同性格、具有魅力的人物,创造出领域“新星”,仍然是潮竞赛道的主要着力点。
目前潮竞赛道的项目类型和受众群体虽然都呈现出极强的垂直性,但区别于竞技赛事,潮竞赛道更多地是发挥综艺的推广作用,来助推圈层文化的破圈、出圈。而垂类圈层文化所体现的专业性和魅力也反过来为综艺提供深层价值,借此吸引更多的观众,并推动线下产业的联动,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可以说,潮竞赛道呈现出了小众圈层文化与综艺真人秀的互相反哺。
1
立人
年轻化和竞技性构成了潮流竞技整个赛道的基本调性。
一方面,是否有广泛的年轻受众基数、能否代表年轻人的喜好与价值追求成了俘获年轻用户的关键;另一方面,体育运动的专业性、可看性、结果的不可预知性也与年轻化、潮流化不谋而合。
街舞、篮球、拳击都在国内有了一定的普及度和受众基础。街舞从30多年前就引进中国,搏击爱好者超过8千万,篮球则超过4亿 ,且均为高度年轻化的体育活动。而其中的体育精神也与节目传达的价值内核一拍即合,正如《灌篮》的“为梦而战”,《“拳”力》的“永不言弃”。
现阶段的潮竞赛道已经脱离了体育综艺的阶段,展现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可看性。初代的体育综艺更倾向于在比赛规则之下让明星去体验一项体育运动。真人秀的呈现比较单一,总体上是以比赛的思维做节目。而潮竞赛道虽然也和竞技、比赛挂钩,但更像是以综艺的思维表现体育竞技。在刘栋看来,潮竞赛道是将体育在综艺的框架内“为我所用”,“为用户所用”。
《灌篮》《“拳”力》总制片人彭正园在谈到节目的构思方式时,表示潮竞赛道的制作模式已经脱离了传统综艺人、规则、场景“三要素”,而是先从项目入手,到人,再到实操。“我们做的潮流竞技综艺,是先从类型开始选择,看这个项目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是不是能够体现我们想要做的精神,能不能把‘人’做出来,这是我们第一个考虑的要素。”
项目类型是潮竞赛道的优先考虑方向,但对准的目标用户依旧是综艺用户,节目需要最大程度展现观众想要的看点。总的来说,就是在垂类里面找综艺,在确保专业性的基础之上追求娱乐性。
在谈到专业赛事和潮竞综艺的区别时,彭正园提到,“像乔丹、科比,他们是立体的,他们有自己讲话的方式、处理事情的方式、生活的方式。所以你不会只是觉得他们球打得好。而我们CBA目前缺乏这样立体造人的能力,所以他们也有打得好的人,但是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性格,是什么样的人。而在节目中我们通过球认识一个人,看到他的性格和立体化的一面,慢慢变成自己的偶像。实际上我们是在运动篮球方面塑造了这样一个偶像,或者是以篮球为切入点,把这个人介绍给大家,我们做的就是这样一个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