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行研︱氢能储运,漫漫征途从未停步( 二 )


图片来源:澎湃能源
二.我们的差距在哪里产业内的主要玩家 , 仍将重点放在高压气态储运领域 。 根据材料的不同 , 可将储氢瓶分为以下4种:

  1. 纯钢制金属瓶( I 型);
  2. 钢制内胆纤维缠绕瓶( II 型);
  3. 铝内胆纤维缠绕瓶( III 型);
  4. 塑料内胆纤维缠绕瓶( IV 型) 。
III 型瓶在国内市场占据主流 , 日本、韩国、美国、挪威等海外地区则以 IV 型瓶为主 , 国际巨头Hexagon、丰田、佛吉亚等公司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 从储氢密度、轻量化等角度出发 ,IV 型瓶与高压储运的优势更为明显 , 也是我国氢能储运产业被“卡脖子”的主要环节 。 为了努力弥补或缩小差距 , 目前中集安瑞科、京城股份(600860)、亚普股份(603013)、科泰克都在布局 IV 型瓶项目 , 佛吉亚、Hexagon 等国外企业也对中国 IV 型储氢瓶市场加快开拓 。
图片来源:中国氢能联盟
从气瓶压力也能反映出我们目前与国际玩家的主要差距 , 对于III 型气瓶 , 国内普遍采用35MPa及以下的压强等级 , 而部分海外地区已经实现70MPa的高压储运(压强超过 70MPa 后储氢密度的提升幅度较为有限) 。
《收购国内气罐龙头斯林达 , 法国零部件巨头押注中国储氢市场》 , 晨哨并购
产业玩家在积极布局储氢瓶的同时 , 也加强了彼此间的战略合作 , 希望产生1+1>2的效果:
  • 中集安瑞科3月宣布与IV型储氢瓶领域国际巨头挪威 Hexagon 通过“云签约”的方式 , 在线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 。 根据意向书 , 双方将优势互补 , 共同拓展中国氢能储运装备市场;
  • 国际氢能巨头佛吉亚(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旗下汽车零部件企业)于今年上半年宣布收购中国头部高压罐制造商沈阳斯林达安科新技术有限公司(CLD)大部分股份 , 加快中国氢能储运市场的布局 。
如果我们将眼光再放的长远些 , 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替代氢储罐的压力 , 实现弯道超车呢?还真有 , 韩国科学近日研究出了液氨直接转化为氢气的技术 , 如果未来的某一天 , 这项技术能实现产业化应用 , 那既能解决安全问题 , 也解决了储运问题 , 一石二鸟 。
图片来源:金融界网
三.总结据华泰证券行业分析师则预测 , 中国将在未来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载储氢瓶市场 。 2020-2050年中国储氢瓶市场规模合计有望达到3234亿元 。 当前氢气的各种储运方式仍然存在明显的瓶颈 , 高压气态储氢瓶仍是理想的输运方式 , 而输氢管道等基础设施仍需较大研发和资金投入 , 经济性制约明显 。 液态和固态储氢显然不满足商业化应用的需求 。
随着相关政策和社会资本的落地和就位 , 氢能储运环节的核心技术有望被突破和掌握 , 成本也会随着规模效应迎来显著下降 , 希望现在制约氢能发展的关键环节 , 未来变得自主可控 。
当然 , 路要一步一步走 , 步子迈大了 , 容易扯到蛋 。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股市有风险 , 入市需谨慎 。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
【|星空行研︱氢能储运,漫漫征途从未停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