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人类首次,中美俄同月发射载人飞船,为何中国航天发展这样快?( 三 )


我们忘不了 , 神舟七号上翟志刚执行出舱任务时 , 舱门打开后 , 轨道舱却突然响起 , 刺耳的火灾警报声 , 但是刘伯明还是冷静沉着的将国旗递给了翟志刚 , 实现了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太空飘扬 , 返回后 , 三位航天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回不来了 , 就把这舞动国旗的画面 , 作为我们的永别吧” 。
65年来 , 我国航天事业 ,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又一群仰望星空的人 , 我们才能从零开始 , 一步一个脚印走向航天强国的梦想 。
从封锁和冷漠中走出来的中国航天事业并不走入美国的窠臼 , 反而更加开放和热情的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研究着浩瀚宇宙 。
中国探月工程启动后 , 就开启了共享成果之旅 , “嫦娥五号”带回月壤成功后 , 更是邀请相关机构共同研究 。
中国空间站虽然是我们独立建造的 , 但依旧全球邀约国外参报项目 , 目前已经有18个国家的项目成功入选第一批科学实验项目 , 为了进入中国空间站 , 欧洲航天局已经有3名航天员开始学习中文了 。
尽管2019年世界宇航大会 , 美国卡中国代表团的签证 , 中方缺席了这次会议 , 但是没能阻挡中国航天“国际合作”的宗旨 。
“中国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 , 加强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 , 共享航天发展成果 。 据了解 , 未来中国还将进行火星采样返回、小行星探测、木星探测等深空探测项目 。 张克俭表示 , 中国国家航天局愿与各国航天机构、空间科学研究实体及国外空间科学爱好者携手 , 在后续重大航天工程任务中加强合作 , 共同推进航天事业发展 。 ”
在2021年9月27日 ,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论坛上 , 以“智启未来 , 合作共赢”为题 , 相关人士表示中方将在航空、航天领域会有更深层次、更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 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
这就是中国航天的底气和包容 , 终究不是美国可以封锁的 。 正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对中国航天员出舱的评价:“正是由于美国对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封锁 , 导致中国被排斥在国际空间站之外 。 正是因为中国航天员无法进入国际空间站 , 才让中国下定决心研制自己的空间站” 。
同时也有美国媒体由衷的感叹:中国冲破了美国的长期限制!
国际空间站已经运行了20年 , 20年里中国航天人不懈努力 , 逐渐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空间站 , 到国际空间站退役后 , 很可能是人类的在外太空唯一一个空间站 。
【科学家|人类首次,中美俄同月发射载人飞船,为何中国航天发展这样快?】2021年10月8日 , 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 , 谨以此文祝愿中国航天生日快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