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 中国探日时代到来,10月底前将发射首颗太阳探测器,明年还有一个


中子星 中国探日时代到来,10月底前将发射首颗太阳探测器,明年还有一个
文章图片

中子星 中国探日时代到来,10月底前将发射首颗太阳探测器,明年还有一个
文章图片

好消息不断 , 我国将在今年年底发射一颗太阳探测卫星 , 厉害了我的国 ,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
【中子星|中国探日时代到来,10月底前将发射首颗太阳探测器,明年还有一个】先有嫦娥奔月 , 再有祝融探火 , 还有天宫巡天 , 中国航天连续创造佳绩 。 就当天宫空间站的航天员们成功返回 , 天舟三号成功发射并对接后 , 又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
9月28日 ,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 , 首次展示了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 这颗卫星预计在10月份择机发射 , 这也标志着中国即将进入探日时代 。
这颗卫星成功发射后 , 将实现全球首次全日面H-α波段光谱成像观测 , 卫星的质量为550千克 , 设计寿命3年 , 将运行于平均轨道高度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 。
太阳对于地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是地球上所有生命体赖以生存的根本 。 同时 , 太阳也是宇宙中 , 人类目前唯一可以进行高空间分辨观测的恒星 , 通过对太阳的探测 , 我们可以了解天体磁场的起源和演化、高能粒子的加速和传播等重要的物理过程 。
另外 , 太阳的变化将对地球产生重大的影响 , 在流浪地球、2012等科幻电影里 , 都是由于太阳的变化 , 人类迎来了灭顶之灾 。 例如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 , 时刻影响着地球的空间环境 , 它们会干扰通信和导航、对航天器造成损伤、威胁航天员的安全和健康 。 一个大的耀斑释放的能量要比地球上最大的地震所释放的能量高百万倍 , 相当于成百上千个核弹同时爆炸的威力 。
因此 , 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更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 对于人类的发展来说 , 至关重要 。
目前 ,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地面太阳监测网 , 并在太阳光谱、太阳磁场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但地面上的可见光波段观测会受到阴雨天气影响 , 无法做到连续观测 , 同时因为大气吸收、扰动等因素的影响 , 观测分辨率也很低 。 因此 , 开展光学波段的空间观测是国际太阳物理研究领域的必经之路 , 卫星可以不受天气、日夜变化的影响 , 对太阳进行全天候观测 。
其实 , 人类对于太阳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很多年了 。
1960年 , 美国发射先驱者-5号探测器 , 它测量了太阳风、粒子和行星际磁场 。
1990年 , 美国发射了“尤利西斯”探测器 , 首次实现了太阳极轨探测;
1995年 , 美国和欧洲联合研制了“太阳和日球层天文台”探测器 , 实现首次在日地拉格朗日L1点开展探测;
2006年 , 美国发射“日地关系天文台”探测器 , 首次实现了太阳立体探测 。
2018年 , 美国发射“帕克”太阳探测器 , 它是人类首个穿越日冕的探测器 , 在距离太阳表面约600万千米的高度 , 获取日冕、太阳风等方面的信息 。
2020年 , 欧美联合发射了“太阳轨道器” , 近距离探测太阳风等离子体、高能粒子 。
所以通过欧美这些年对太阳的研究 , 也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 。
2019年6月 , 我国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项目获得国防科工局立项批复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方成担任科学总顾问 , 南京大学教授丁明德担任首席科学家 。 在欧美等国全面封锁打压我国航空航天发展的情况下 , 只用时2年时间 , 就完成的太阳探测卫星的研发工作 。
除此之外 , 我国还有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 ,这颗卫星于2016年立项 , 设计寿命是4年 , 由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 , 全日面矢量磁像仪及硬X射线成像仪组成 , 将揭示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形成及相互关系 。 因为太阳磁场活动周期是11年 , 下一个周期将于2021年开始 , 并将在2022年逐渐进入上升阶段 , 2024年至2025年达到最大峰值 , 所以这颗卫星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发射升空 。
可以说 , 属于中国人的航天时代终于来了 , 很快 , 太空里将有2颗来自中国的卫星 , 每天24小时对太阳进行探测和研究 ,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 , 中国人对太阳的了解将会更加深入 , 也一定会有众多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出来 , 可以给国家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