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 90后小伙辍学开酒店,20轮融资超400亿,今估值600亿要上市了!( 二 )


2013年 , 李泰熙在印度古尔冈找到了一家只有14间房的小旅馆 , 在与旅馆老板达成合作后 , 把脏乱差的环境改造成干净明亮且有OYO特色的住宿房间 。 短短几个月时间 , 这家酒店便成为当地的爆款酒店 , 深受用户的喜爱 。

就这样 , Oravel改头换面 , 正式成为了OYO 。
值得一提的是 , OYO酒店的这种模式 , 受到了众多风投机构的看好 , 包括红杉资本、软银集团等知名风投机构纷纷投资 。
受益于背后资本的加持 , OYO开启了疯狂扩张之路 。
短短三年时间 , 势如破竹的OYO就成为印度最大的经济型酒店品牌 。 随后 , 这只新晋猛兽大刀阔斧走出印度 , 搅局全球酒店江湖 , 快速扩张为一家全球性公司 , 缔造了一个20轮融资超400亿的商业神话 。
放眼前几年 , 除了疫情对酒店业造成严重冲击、资本市场遇冷的2020年外 , OYO几乎保持着每年一到两次融资的规律 , 足见它有多讨投资人欢心 。

2018年9月 , OYO宣布获得总额为10亿美元的投资;2019年7月 , OYO宣布获得20亿美金融资 , 交易包括新股和老股 。 光速资本和OYO的早期支持者红杉资本(印度)出售其部分股权 。

仅仅是在今年 , OYO就已经连续拿下三轮融资 。 2021年7月 , OYO宣布已获得全球的机构投资商投资的6.6亿美元定期贷款资金 。
IPO前 , 软银持有OYO 46.62%股份 , 为第一大股东 , Ritesh Agarwal旗下RA Hospitality持股为24.94% , 通过Ritesh Agarwal持股为8.21% 。
Dinesh Ramamurthi持股为5.41% , 红杉印度持股3.24% , 光速创投持股2.74% , 滴滴通过关联公司Star Virtue持股1.81% , Airbnb持股1.36% 。

并不是一切资本的高举快打 , 都能在急速发展中的中国获得成功 。
OYO一度也高调入华 , 却折戟中国市场 , 市场风波不断 , 尤其是2019年到2020年 , OYO中国区高管持续动荡 , 裁员不断 , 巨大的投入也没有换来财务数字的增长 。
2017年11月 , OYO这家来自印度的连锁酒店品牌进入到中国市场并开始了疯狂的扩张 。 据官方数据显示 , 截止至2019年5月30日 , OYO就获得了中国境内10000家单体酒店的加盟 。
但疯狂扩张带来的后果是数据造假、僵尸酒店 , 以及内部高层的动荡 。
2020年底 , OYO突然衰败 。
2020年9月 , 在中国仅剩1567家酒店(原有酒店数量的16%不到) , OYO中国员工也在社交平台上爆料遭遇了“大裁员” , 员工从12000+已经直接裁到了2000+ , 核心高管也陆续离职;

包括首席运营官(COO)施振康、首席人力资源官(CHO)凌震文、首席发展官(CDO)胡宇沸、直营业务COO兼EGM总负责人徐一峰等 。
内部派系斗争、印度团队对本土团队不信任原因导致了OYO公司的高层的动荡不堪 。
另外 , 由于管理者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定下过高的开店指标 , 也导致一线人员不但签约酒店的标准不断下降 , 开始夸张宣传 , 甚至出现数据造假的现象 。
到如今 , OYO酒店中国官网消息已停止更新 , 在中国剩下的酒店也早已不足千家 , 关店超过了9000家 , 近乎于销声匿迹 。
可即便如此 , 资本一直力挺OYO , 尤其是孙正义带领的软银也始终力挺OYO 。
早在疫情期间 , 孙正义就送上了一笔5.07亿美元的“救命钱” , 要知道当时软银正经历WeWork上市失利之痛 。
到迄今为止 , 孙正义率队软银已经参投OYO至少六轮融资 , 并持有46.62% 股份 , 并成为第一大股东 。
随着OYO的上市流程越走越远 , 它的各种弊病也势必要暴露在聚光灯下接受检验 。 服务不周、转型缓慢……这些缺点对OYO在各地市场 ,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上的扩张产生了相当大的不利影响 。
上市之后 , OYO能否填补这些致命漏洞仍然是未知数 。
与此同时 , 败走中英美等国际市场的 OYO , 也被多个投资人抛弃 。
走过蒙眼狂奔的草莽时代 , 起起落落间 , 如今站在IPO大门的 OYO , 还有多少故事可说呢?
参考资料:
《OYO抢高端酒店赛道 , 造血还是流血?》 , 有牛财经
《被遗忘的独角兽:OYO要上市了 , 估值600亿》 , 天天IPO
《连锁酒店OYO递交招股书:估值90亿美元 软银与滴滴为股东》 , 雷递
《OYO招股书披露:滴滴、Airbnb仍是股东 , 软银、华住出售旧股》 , 环球旅讯
《拥有10000多家酒店 , 被亚洲股神“相中” , 600亿品牌上市要爆发?》 , 持股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