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酷刑“滴水刑”是什么原理?能穿透皮肤吗?从滴水穿石来分析


 古代酷刑“滴水刑”是什么原理?能穿透皮肤吗?从滴水穿石来分析
文章图片

 古代酷刑“滴水刑”是什么原理?能穿透皮肤吗?从滴水穿石来分析
文章图片

 古代酷刑“滴水刑”是什么原理?能穿透皮肤吗?从滴水穿石来分析
文章图片

 古代酷刑“滴水刑”是什么原理?能穿透皮肤吗?从滴水穿石来分析
文章图片

商朝时纣王曾经发明了一种“滴水刑” , 来惩罚一个犯了错的婢女 。 这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谜题 , 如果水滴能穿透坚硬的石头 , 那么它是否真的能穿透人体 , 比如手掌呢?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 ,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水滴石穿的原理 。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 雨滴落下时的最高速度仅为8m/s , 而雨滴的质量最大为0.065克 , 那么按照动能定理 , 一个雨点落到地面时的最大动能为0.002焦耳 。 那么从冲击力的角度来看 , 这样的伤害着实太小了 , 远不足以把石头击穿 。
其实在我们呼吸的大气环境力里 , 藏着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泡 , 当水滴与石块快要相撞的过程里 , 水滴周围空气中的气泡会因为挤压而产生收缩 , 引起内部空气的收缩 。 这时空气分子的密度变大 , 单位面积上互相摩擦碰撞的力就越大 , 所以压强就会变大 。
在水滴与石块相撞的瞬间 , 这些带有攻击性的气体就在气泡破裂的时候 , 对石块造成微小但是又不可忽略不计的伤害 。 时间久了 , 石头也就被穿透了 , 物理学上把这一现象称为气蚀 , 又称“空泡” 。
早在20世纪时 , 人们在航海时便发现了这一现象 。 那时仅仅下水12个小时后 , 螺旋桨便像千疮百孔一样不能再用 。 后来科学家对这一现象观察研究了多年 , 断定破坏螺旋桨的凶手就是螺旋桨高速旋转产生的气泡 , 他们发现单是一个气泡破裂时便能产生 , 高达几千个大气压大的压强 。 那当气泡的数目越来越多时 , 螺旋桨受到的伤害也就可想而知了 。
在水里 , 一旦物体的速度超过50 m/s , 安装在头部的气体注入系统就可能产生低密度气穴 , 里面会布满一种密度很低的气泡 它们被称为“超空泡” 。 研究表明 , 如果物体自己产生的空泡长度越长 , 那么它便能够以最小的阻力在气泡的内部前行 。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便依据“超空泡”效应 , 研制出一款名叫“暴风雪”的鱼雷 , 由于阻力极小 , 这款鱼雷的最快速度可达500 km/h 。
【|古代酷刑“滴水刑”是什么原理?能穿透皮肤吗?从滴水穿石来分析】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 , 既然水滴能够穿石 , 那我们的手掌是否能被水穿透呢?既然是作比较 , 我们就先来看看一个石头和一只手的区别 。
石头的结构单一 , 不会有不同的层次 。 而手掌来的表面是一层皮肤 , 里面是皮下组织和肌肉 , 这样的组织结构让手具备了一种柔软性 , 那么一滴水落在石头和手上的过程 , 就相当于我们从高处落在地面和跳跳床上的区别 , 降落在跳跳床上时我们相当于落在一个凹面里 , 身体与凹面充分接触的同时会使得我们身体 , 对于跳跳床的冲击力分散开来 , 因而在每一处受力面受到的冲击力也减小了 , 所以通过类比可以得知 , 一滴水对石头的冲击力是大于落在手上时的冲击力的 。
不仅如此 , 皮肤这一器官 , 还在水的侵害中扮演了最好的防御角色 。 手部皮肤的构成由外到内依次是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 , 而对水起到隔绝作用的是却是表皮层最上面呈弱酸性的皮脂膜 , 它由皮脂分泌的皮脂+汗液+角质层的成份混和而成 , 也就是有了它 任何类型的水才进不到我们身体里 。
人体的百分之七十都是水 , 而这些水里面含有大量的离子、维生素等化学物质 , 所以细胞液的浓度是大于外界的水 。 那么如果我们的皮肤一直浸泡在水里的话 , 为了维持渗透压平衡皮肤细胞就会主动吸水 , 一直到渗透压平衡 , 这时我们的皮肤就会发生褶皱现象 。
这也意味着皮肤受到的侵蚀会渐渐变小 , 因为随着皮肤产生的褶皱越来越多 , 气泡力会因为受力面积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分散 , 所以水滴的气泡力对皮肤产生伤害的可能性基本为0 。
但是还有一个区别不能被遗忘 , 相对于冷冰冰的石头 , 我们的手是有温度的 。 这就意味着如果是冷水不断滴在我们手上的话 , 血管的遇冷收缩 , 会造成血流量而减少 , 肌肉组织便会因此缺血缺氧 , 最终的结果便是细胞受损 , 在冬天手上长的冻疮就是这么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