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全系列——从单细胞到人类】担子菌门—黑粉菌亚门( 二 )
形态特征:病菌冬孢子堆黑色长方形 , 散生 , 有的椭圆形或近圆形 , 埋生在寄主表皮下 , 大小0.5-4×0.5-1.4(mm) 。 冬孢子近圆形至多角形 , 壁厚 , 暗褐色 , 大小7.5-12.5×7.5-10(μm) , 萌发时生出短棍棒状无色的先菌丝 , 顶生淡橄榄色棒状至纺锤形担孢子3-8个 , 担孢子再生次生小孢子 , 呈叉状排列 。
生存环境:冬孢子萌发温限21-34℃ , 适温28-3℃ 。 寄生在茎、叶组织中 , 不形成黑粉而形成病斑 , 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或病草上越冬 。 翌年夏季萌发 , 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 , 借风雨传播侵入叶片 。 土壤瘠薄的缺肥田 , 尤其是缺磷、缺钾田块发病重 。 田边、路旁或营养不良的植株基部叶片易发病 , 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发病重 , 杂交稻进入分蘖盛期即开始发病 , 个别地块发生很重 。
分布范围:世界广布 , 中国中部、南部稻区普遍发生 , 北方稻区较少 。
(2)外担菌目本目真菌不形成担子果 , 在受害部的表面形成子实体 。 大多内寄生在杜鹃科、山茶科、樟科等植物上 , 侵染部位为茎、叶或花芽 , 引起叶斑和肿瘤等畸形 。 染病的组织变红 , 引致瘤、瘿和帚状丛枝 。
本目仅有外担菌科1科5属 。 最常见的是外担菌属 。 常见种为引起茶饼病的坏损外担菌 。
(3)腥黑粉菌科生物学特征:本科真菌冬孢子单生或结合成永久性的孢子球 。 冬孢子萌发时 , 核就进行减数分裂 , 并继续分裂为8个单相核 , 然后才移入原菌丝 。 原菌丝无隔 , 如小麦网腥黑粉菌顶生8个担孢子 。 半数为A1 , 半数为A2 , 两亲和担孢子互相结合成H形 , 质配时 , H形一方的原生质流入另一方中 , 而后产生小梗 , 双核同时分裂产生新月形双核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生芽管入侵寄主 , 最后产生冬孢子球由H形成员发生的双核菌丝也可不生分生孢子而直接侵染寄主 。
主要种属:本科下分约13属250种 。 其中腥黑粉菌属最大 , 可生在植物各部位 , 但以子房为多 , 孢子单生 , 常有腥味 , 约90种 , 如小麦光黑腥粉菌、小麦网腥黑粉菌、谷子腥黑粉菌、稻粒黑粉菌 。 条黑粉菌属的孢子结合成孢子球 , 中央为1至多个孢子 , 有一层不育细胞围生 , 约100种 , 如粉菌等 。 叶黑粉菌属寄生在茎、叶组织中 , 不形成黑粉而形成病斑 , 约有90种 , 如稻叶黑粉菌 。
4.马拉色菌目下属:马拉色菌科(Malasseziaceae)
马拉色菌属(以前被称为糠秕孢子菌)是一种真菌界的属 , 被认为是酵母类真菌 , 本属的物种自然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皮肤上 。 如果它导致伺机性感染 , 则可以在胸背等部位引起色素淡化(hypopigmentation) 。
该属的命名和分类存在着令人困惑的情形 , 因为历史上曾经出现一系列的命名变化 。 在这种酵母上的研究工作一直很困难 , 因为在实验室条件下极难繁殖 。
马拉色菌属最初是由法国科学家路易斯-查理·马色拉在19世纪的时候发现的 。 雷蒙·萨博劳在1904年发现了一种导致头皮屑的微生物 , 并且命名为秕糠马拉癣菌(Pityrosporum malassez) , 以纪念马色拉本人 。 但这个命名在当时指的是这一个物种 , 而不是一个属 。 当后来发现这两次发现的物种是同一种微生物之后 , “马拉色”这个名字就根据命名优先原则被保留下来 。
而到了20世纪中期 , 它又被重新分成两个独立属:
秕糠(马色拉)椭球菌(Pityrosporum (Malassezia) ovale) 。 该属的真菌需要油脂才能存活 , 并且仅仅在人身上发现 。 秕糠椭球菌属后来又被细分为两种属 , 秕糠球椭菌属和秕糠球菌属(P. orbiculare) 。 不过目前的资料认为这两种说法实际上都是指的同一个真菌属 , 人们更愿意称之为秕糠色马拉癣菌属(M. furfur) 。
厚皮马拉色菌属(Pityrosporum (Malassezia) pachydermatis) 。 该属的真菌是嗜油脂的 , 但并非依赖于油脂才能存活 。 该属的真菌被发现广泛存活于各种动物身上 。
在21世纪90年代中期 , 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了更多的种 。
近年来鉴别皮肤上马拉色菌的手段与法医用来鉴别嫌疑犯的分子学或者基因相关的技术手段很类似 , 这些研究表明这种菌属能引起绝大多数的皮肤病 , 比如大部分情况下的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是球形马拉色菌属引起的(虽然通常也和限制性马拉色菌属有关) 。 花斑癣通常也和这种真菌的感染有关 。
由于这种真菌需要油脂来生长 , 因此它通常会感染[脂腺
发达区域 , 例如:头皮、脸部以及上半身 。 当这些真菌繁殖速度过快时 , 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就会受到干扰 , 瘙痒及皮屑就会出现(和其它真菌或者细菌感染的情况类似) 。 球形马拉色菌在人的头部皮肤上的数量可以超过一千万个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相信量子力学呢?
- 断舍离,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
- 地球冷却速度远超预期!或成为第二个火星,人类应该何去何从?
- 1582年的十月少了10天,期间地球没发生一件事,时间去哪儿了?
- 假如存在二维生物,他们如何辨别所处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
- “九星连珠”后地球会怎样?科学家已测出时间,距上次刚好1000年
- 为什么地球每四年要闰一年?地球相关的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