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 推荐 生物多样性起源地的文旅新样貌


化石 推荐   生物多样性起源地的文旅新样貌
文章图片

化石 推荐   生物多样性起源地的文旅新样貌
文章图片

化石 推荐   生物多样性起源地的文旅新样貌
文章图片
【化石|推荐 | 生物多样性起源地的文旅新样貌】
化石 推荐   生物多样性起源地的文旅新样貌
文章图片

化石 推荐   生物多样性起源地的文旅新样貌


10月11日 , 举世瞩目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云南昆明召开 。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 那么生物多样性又是从哪里起源的呢?
建在世界遗产上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37年前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侯先光在帽天山西坡发现带软躯体构造的长尾纳罗虫化石 , 掀开了澄江动物化石群的神秘面纱 。
“澄江化石地是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遗产 , 是保存澄江生物群化石的核心区域” ,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馆长陈泰敏介绍道 , 澄江化石地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遗址 , 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
如今 , 已建成并在运营的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为一体 , 充分展示了亚洲唯一的、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的澄江生物化石群的独特价值 。
一进博物馆 , 一副巨型的化石剖面墙就矗立在我们面前 。 陈泰敏介绍 , “这是真实的寒武纪的地层 , 向游客展示了澄江动物群被发现的真实环境 。 只要仔细看 , 还会发现三叶虫等寒武纪时代的化石 。 ”
一楼大厅摆放着能够依随兴趣查看动物科普的互动屏 , 只要点击屏幕上的动物图片 , 多维的动物自然志马上呈现 , 满满的科技性 。
穿越逼真的液晶廊道 , 眼前这块小小的不起眼的化石是“昆明鱼” , 它看起来娇小柔弱 , 却蕴藏了无限可能 。
“为什么说澄江化石地是生命的起源地?因为澄江化石是现生动物的演化树之根 , 之后这棵树才开枝散叶 , 最后演化出了生物多样性” , 陈泰敏特意展示了“昆明鱼”化石 。 在澄江发现的“昆明鱼”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脊椎动物 , 为“从鱼到人的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
“我们在这里已经找到了20个门280多个物种 , 几乎涵盖了今天地球上所有动物门类 , 标志着现在的地球动物谱系树已经形成 , 而且在其后5亿多年的时间里 , 它们开枝散叶 , 形成了今天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面貌 。 所以 , 我们有一句宣传口号:澄江小虫虫 , 你的小祖宗 。 ”陈泰敏说 。
为充分发挥澄江化石地这一世界级资源 , 今年3月1日以来 ,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闭馆 , 经过7个月的提升改造 , 于2021年10月1日向公众免费开放 。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文博馆员朱志说:“我们主要改造的是博物馆外围的景观绿化、雕塑 , 以及此次开馆投入使用的游客接待中心 , 以及博物馆内部的一些展项的完善 , 使得博物馆更加的多元化、亲民化 , 还有一些互动体验项目 。 ”
从昆明鱼、云南龙的化石标本 , 绿孔雀、果子狸的动物标本 , 到在水里畅游的中华鲎、水母 , 博物馆里 , 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各个地质时期的6万余件珍稀化石和现生动植物标本 , 体现了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 在展示方式上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以“生命大爆发、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样性”为主要脉络 , 全面讲述宏大的地球生命演化故事 , 采用了VR、AR、OLED柔性屏幕等现代光电技术和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 同时配合200余个多媒体视频 , 让化石“活”起来 , 把生命演化的故事“再演绎” , 游客们纷纷慕名而来 。
为了尽量满足旅客的观展需求 , 应广大观众的心声 , 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和工作实际 ,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从10月3日起 , 每日参观限流人数由5000人上调至7000人 。
据了解 , 下一步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还将进一步推进附属设施、科研中心等建设 , 并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研学科普工作 , 使之实现从“科研圣地”向“科普圣地”的转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