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 通讯员 张凤华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10月12日 , 国内在建承受水压最高、直径最大盾构隧道用超大直径盾构机——“聚力一号”在中交天和下线 , 并将用于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施工 。
“聚力一号”开挖直径达16.09米 , 长140米 , 重5000吨 , 是目前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 , 不仅可实现5000米超长距离连续掘进不换刀 , 还能解决超大直径盾构机、高水压下掘进“十隧九漏”的世界性难题 , 实现隧道掘进施工滴水不漏 , 为我国高水压、超长距离隧道工程施工增添了一把利器 。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 的江苏省44条过江通道之一, 北起靖江公新公路 , 南至江阴芙蓉大道 , 采用盾构隧道帆方式穿越长江 。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按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 设计行车速度80千米/小时 , 预计2025年12月全线通车 , 将成为交通强国建设江苏样板标志性工程 , 中国高水压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创新工程 。
该工程具有大、高、长三大特点 , 隧道开挖直径达16.09米 , 为国内直径最大盾构隧道;设计承受最大水压1.2兆帕 , 为国内在建承受水压最高超大直径隧道;隧道长6445米 , 其中盾构段隧道4952米 , 为国内长度排名第二的长江隧道 。 盾构机需下穿长江大堤、船厂、码头等敏感建筑物;富含胶结物的粉细砂、中粗砂层 , 石英含量高地层;有害气体区域等复杂底层 。
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高标准的建设要求 , 对盾构机性能及智能化程度提出了高挑战 。 中交天和对“聚力一号”做了针对性极强的专门化设计 , 运用完全自主研发、世界首创的先进技术实现“大块头”与智能化的完美结合 。 “聚力一号”专门配备中交天和特有的超长距离不换刀技术 , 可实现该线全线5000米掘进不换刀 。 同时 , 配备智能化导向、智能化地质超前预报、刀具磨损光纤监测、盾尾间隙自动测量、管片上浮及收敛自动监测、高精度有害气体监测和同步双液注浆等系统 , 确保盾构隧道施工做到“可视、可测、可控、可达” , 使高强度、高风险、高污染的掘进作业转为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绿色掘进模式 。
截至目前 , 高水压超大型隧道“十隧九漏”仍是世界性难题 。 解决该难题 , 盾构机姿态控制及时纠偏系统则是关键 。 为此 , 中交天和打出系列“组合拳” , 在业内率先攻克这一难题 。 “聚力一号”泥水环流系统配置气垫舱 , 能实现掌子面压力±0.02兆帕以内的精确控制 , 有效控制掘进过程中的泥水压力 , 防止地层发生沉降 , 保持盾构机的掘进姿态;对油缸压力进行分区控制 , 下部油缸数量配置恰到好处 , 便于盾构机抬头 , 且每组油缸能单独控制 , 可满足实时纠偏;同步注浆系统具备双液注浆功能 , 可有效控制管片上浮及注浆后地层二次沉降等 。 防渗漏组合技术已在多个超大隧道工程施工中被成功应用 , 中交天和超大直径盾构施工的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长2100多米、35万平方米隧道 , 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工程长4900米、50多万平方米隧道、印尼雅万高铁一号隧道工程20多万平方米隧道均创造“滴水不漏”奇迹 。
中交天和一直坚持走自主研发、科技创新之路 , 研发制造了“天和号”超大直径盾构 , 打破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垄断 。 目前 , 许多核心零部件已实现国产化 , 并在多个项目广泛应用 , 盾构国产化率已达95%以上 , 实现了中国超大直径盾构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 。 (图片由受访方提供)
编辑:黄磊
【盾构机|国内最大直径盾构机“聚力一号”下线】审核:王小龙
推荐阅读
- 罕见!禁渔1年,长江流域惊现“江猪” 为什么“江猪”如此罕见?
- 黄颡鱼都锚? 江西十几名锚鱼者年前被抓, 偷钓者会成下一目标群体么
- 丈夫去世待火化,隔天却穿着寿衣坐在客厅,妻子:不敢跟他一起住
- 有人跑去保护区钓鱼,结果被假护鱼人欺骗损失惨重,网友:不算冤
- 禁渔后鱼变多?湖北一条小河里,全是乌黑的大鱼,网友们激动了
- 长江禁渔两年卓有成效?鄱阳湖惊现大量搁浅鱼群,能合法捞捕吗?
- 广东火了!盾构机“吞掉”直径1.2米混凝土桩,外媒:厉害了
- 湖北男子钓回来了一条大鱼,却被全家人“嫌弃”,并要他把鱼丢了
- 湖北罕见地放生大场面,一次买来数千斤大鱼,直接用船运到江中心
- 江苏苏州,一座始于宋代的乡间小庙,名字奇特多次被毁